佛教常识浴佛节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相传在多年前,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什么叫浴佛节在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闍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
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南传佛教也非常重视这一节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传佛教,过节时,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个佛寺中敬佛、斋僧,举行送旧迎新的仪式,行浴佛礼,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而后便开始互相泼水,嬉笑追逐,进行放高升、赛龙舟、赶摆、丢包等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傣族泼水节(另有7女除魔的神话阐述泼水节的另一来历)。
藏传佛教同样重视这一节日,称为“四月法会”,一般活动要延续好几天,包括诵经、跳欠(也称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到各个佛殿拜佛等,而泼水的习俗,仅在年轻的小和尚之间进行。
浴佛的意义浴佛的意义净化个人的身口意,当手持净水沐浴悉达多太子像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唱颂"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并且籍浴佛的功德,净化自心的烦恼尘垢,美化社会国土,转五浊恶世为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义!浴佛,象征着我们洗去内心的污垢,使我们心灵得到净化,显现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佛性,典礼的仪式是为提醒我们纪念佛性的伟大,用仪式激发我们对佛法的敬仰,修学的热忱,这才是佛陀化世的本怀。
浴佛的精神佛陀的诞生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因此在佛诞日,我们举行浴佛法会,来庆祝佛诞与感念佛恩。浴佛的涵意,是以戒定为香,忍辱为水,精进为力,智能为镜,慈悲为药,以佛的智能光明、慈悲仁爱,沐浴自己,将种种烦恼化为欢喜、自在、清凉。大众用香汤灌沐,藉香花净水灌沐佛像,恭敬供养,祈增福慧,同时亦提醒自己外离身垢、内离心染,时时刻刻保持身心清净,藉此启发内心的慈悲与智能,时时以承续佛法慧命为业,让佛的慈光永照人间。这就是浴佛的真义。
浴佛的功德成就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胜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另外,在《浴佛功德经》中,所提及的利益有:
1、现受富乐,无病延年。
2、于所愿求,无不遂意。
3、亲友眷属,悉皆安稳。
4、长辞八难,永出苦源。
5、不受女身,速成正觉。
浴佛法事仪规诸师排班,出堂迎请(用律腔称诵“迎请太子”)
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迎请至大殿,诸师排班完毕)
二、唱赞
菩萨下云中,降生净梵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宗。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三、主法呼“我佛如来有沐浴真言”,诸师共和“今当持诵”
唵 底沙底沙 僧伽 娑诃(七遍)
四、沐浴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
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开始浴佛)
五、佛宝赞
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
六、回向
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诸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浴佛节文化活动(一)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在农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妙峰山庙会,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庙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二)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饭菜有面条、蔬菜等。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要讨浴佛水。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不落夹”为蒙古语,是对粽子的称呼。还有一种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乌米饭。这种食品本为敬佛供品,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当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三)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四)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五)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操胜券。”这种偷纸娃娃与抱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拴娃娃。有的还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陕西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庙会,祈求龙王降雨。同时设铡关,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草绳,手抱公鸡,先从铡刀下扔过公鸡,接着自己爬过去,俗称过关,从此年年平安,标志成年。
(六)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八解灾,以傩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祭祀华佗、孙思邈。因受道教影响,也拜感应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出现不少名医,除上述者外,还有扁鹊、李时珍等。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医圣。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其中的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七)各地活动
农历四月八不限于浴佛,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山西乡宁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祭祀晋国大夫荀息,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会上争食油糕,又称油糕会。民间传说牛王为神,各地都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牛王诞。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也是祭牛的产物。牛是农民的宝贝,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河南邓县农历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并展销黄瓜。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孙膑、庞涓斗智,过乌米饭节,后来演变为敬佛做乌米糕。天津过出鬼节,祭祀冤死亡者。
为什么要使用斋浴?
斋浴,是领受佛陀加持的前提;
斋浴,是虔诚礼佛的必须过程;
斋浴,是拒绝杀生的慈悲之心;
斋浴,是修行精进的不二法门;
斋浴,是洁净身心的福慧双修;
斋浴,是持戒护生的消灾增福;
斋浴,是妙悟禅心的方便之门;
斋浴,是卸下烦恼苦痛的妙药;
斋浴,是高雅品质生活的体现;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