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法华精要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悚栗」是有所期望,又不便于出口。无非是看佛给摩诃迦叶授记了,他们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授记。但是在没有授记之前等待授记,是不是很激动啊?就跟做一笔生意一样,我们已经知道要发大财,已经成就了,但在钱到手之前,这个心里是不是有点急啊?一样的道理。
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大雄猛」是形容佛之威德。「诸释之法王」是指「缘因佛性」。佛当年是在释迦族净饭王宫示现太子悉达多,以显示出他的真实性。「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讲白了就是求你老人家给我们授记。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想得到「授记」,不要理解为贪图名闻利养,修行人向佛请法,看看自己到了什么境界,这是一种正常的法喜。「见为授记」,就是能够得到授记。「除热得清凉」,「热」属于一种烦恼,他有一种祈求。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打这个比喻很形象。肚子很饿了,看到人家摆了一桌饭菜,明明知道是给自己摆的,但是主人不讲「大家吃吧」,他不好意思动手。他明明知道要得到佛的授记,但是总要佛讲了以后才能算数。
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忧惧」,这个心态比较复杂,并不是怕佛讲的这个是不是假的?是不是糊弄我的?「忧惧」是讲在没有宣布之前,他心里不踏实。
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在佛面前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前面讲大迦叶是奉觐「三百万亿佛」,这里讲须菩提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看来他比迦叶大致成佛的时间要长那由他倍数。但是这都是不定数,因为在未来的过程中有因缘果报,还要看各人勇猛精进的程度,还要遇到许多许多意外的偶然的因素。既然是这样,佛为什么搞数字区别?主要在于辨别各人勇猛精进的程度和各人修行的法门。须菩提是修什么?修「空」。摩诃迦叶是修什么?修苦行、供养、布施,还修「首楞严大定」,不一样。凡是明白了「如来藏」以后,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名相如来」,也就是说须菩提喜欢在形相上执著。修空相是不是也是修一种名相啊?他不是那么很灵活。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有宝」和「宝生」都是吉祥的名相。这个与须菩提在出生时发生的奇妙变化有关。须菩提生在富贵人家,出生当天家里的宝藏不翼而飞,所以他老爸生烦恼,认为是个祸害,给他取名叫「空生」。他就去找一些算命的一看,人家看来看去,都说你这个小孩子是大富大贵之相啊!所以老爸又为他改名叫「善吉」,是不是对应「有宝」?一个礼拜之后,所有的财宝又失而复得,一样不缺,这下老子高兴了,又改名叫「善现」。「善现」与国名「宝生」是不是也对上了?
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他的佛土庄严与他见空性有关。国土也好,以及你的弟子、大众、国民也好,都是你生生世世的缘分。你对自然环境的泥巴瓦块都有恭敬心,你将来的国土一定像极乐世界一样平整,心净国土净。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么糟糕,知道吗?就与释迦牟尼在因地修行有关。佛批判自己,他曾经在三十亿同名同号释迦牟尼佛法中修行,生生世世都是当转轮圣王。由于他太贪图名闻利养,所以每尊佛灭度的时候跟他说:对不起,不能给你授记,你还有所得。这是在《佛藏经·净见品第八》里所讲: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不记我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
所以我们这些东西都是生生世世跟在老子后面学来的,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生惭愧心,将来我们的国土比老师释迦牟尼佛的国土要好,老师高兴不高兴啊?(高兴)。
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这个佛土正报——有情福报大,依报同样庄严殊胜,无情国土皆有「见闻觉知」,皆有灵性。
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这里「常处虚空」是表中道「第一义谛空」。「虚空」代表有,《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虚空」属于色法。所以在虚空说空法,那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坐虚空是比喻他的因缘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修「空如来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今告汝等。皆当一心,听我所说。我大弟子,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号曰名相。当供无数,万亿诸佛,随佛所行,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犹如宝山。其佛国土,严净第一,
众生见者,无不爱乐。佛于其中,度无量众,其佛法中,多诸菩萨,
皆悉利根,转不退轮。彼国常以,菩萨庄严,诸声闻众,不可称数。
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脱,有大威德。其佛说法,现于无量,
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诸天人民,数如恒沙。皆共合掌,听受佛语。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诸天人民,数如恒沙:是指一个大千世界。我们地球这几十亿人口是娑婆世界的一粒沙子而已。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娑婆国土来讲,也是其数无量、也是恒河沙数的人民。「三明、六神通」前面有解释,自己复习一下。住八解脱:就是「四禅八定」,通凡通圣。这种禅定解脱,在相上看很相似,那么境界呢,就要看你用什么心。你是为了得人天福报,那就是凡夫的「四禅八定」;你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境界,你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那种禅定解脱。
(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法华经讲记》之授记品第六)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END·
往期精彩回顾
四部大乘佛经讲记大合集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五次修订版)
九观解读《心之力》(文字+视频)合集
《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读诵)(音频)
《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原声)(音频)
《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文字版)
《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视频版)
《妙法莲华经》讲记合集(文字+视频+音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全集(原声)(音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全集(文字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全集(视频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合集(音频+文字+视频)
《心经》讲记合集(音频+文字+视频)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音频+文字+视频)
醒世电影:妙法莲华经浅释
醒世电影:《首楞严演义》佛教电影
醒世电影:《鱼篮观音》(全7集)
醒世电影:《了凡四训》电影版
醒世电影:(8集全)
《妙法莲华经》经文(注音版)
《楞严经》经文(注音版)
印广法师的40个比喻汇编
拿手好戏篇(合集)
生命之秘篇(合集)
结绳妙戏篇(合集)
法海淘宝篇(合集)
当“量子纠缠”遇到“佛学”人类终于接近真理
国学深层,当代文化,一心三观
如何把学习《法华经》《楞严经》的道理运用在生活中?
如是我闻真实义(第五次修订版)
《菩提论》修订版
真正的贫穷不是没钱,是没福报!
佛陀预言:未来年地球人寿福报与灾劫!
《楞严经》字专题开示
(附音频)中阴身救度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必看好文)
佛陀对儿子的“超级教育法”——献给每位父母
天机!常人极难知道的生命奥秘!(强烈推荐)
揭密你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法华道场三大法宝
德全不危:《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因都讲透了!
星云大师:防病的根本是防心病。
您是谁?心在哪里?——千年拷问楞严揭底!
佛陀灭度两千五百年来最大的冤案
我们的心所起的每一个念头对十方法界的影响!
一辈子能听讲一次《楞严经》就没有白活!
虚云老和尚:佛教与哲学唯心、唯物论以及基督教唯神论的本质区别
起步就学《妙法莲华经》的人,当生就成佛!
转载传播正法功德无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