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镇试马寨
文/雷家炳
试马寨,在商南县城西24华里处。旧时,是商於道上一重要古驿站;历为西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与历史文化名镇而著称。现为试马镇政府所在地。
一、试马寨地名的来历与典故。
试马寨,在宋代以前原名永安寨,其改名试马寨系与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有关,且流传有一段历史典故与佳话:五代后期,十八岁的赵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闹‘勾栏院’后出逃避难,先去随州投靠父亲的好友董宗本,时逢董已去关西出征,刚好姑父也在关西守备,他遂就经商於古道前往关西,途径永安寨西的‘陡岭关’时,遭遇‘山大王’董龙、董虎劫持,两厢撕杀了起来,赵匡胤被伏寇围困在‘九岩寨’和‘羊角寨’之间的九曲十八弯中不得脱身。正在危难当头,适逢在清油河打油的郑恩郑子明,从河边拔起一棵枣树,横冲直闯杀进重围,打败了董龙、董虎,救出了赵匡胤。二人遂结义为八拜之交。
后因郑子明偷瓜被陶三春捉拿困在了陶家庄上,赵匡胤巧遇从武关访友回来的关中三军教头陶洪,陶遂邀请赵匡胤进陶府作客,晚宴上赵匡胤为郑子明解了围,并撮合郑子明与陶三春的婚事而为之提媒,陶洪喜其勇,便许定了三春与郑恩的婚事,这就是各个戏种里的《打瓜招亲》剧。
陶洪许亲后就客留他们在庄上,又送给郑恩一匹乌雕宝马。翌日,赵匡胤教郑子明学骑术,行走至双庙岭黄土坡下“永安寨”处,当赵匡胤欲先试骑此刚烈宝马时,不料正逢村寨里过喜事燃放鞭炮,宝马受惊后挣脱缰绳,顺着大路朝东奔跑,二人随即后追,然哪里追得上?当宝马跑到今县城西虎坡上边时,正逢店家敲锣打鼓、披红挂彩的抬花轿迎亲队伍,马儿被拦挡后,又调转头往回跑;当跑转至老君山下河沟村街子时,正好对头碰着前来追赶的赵匡胤和郑子明,二人遂将宝马擒捉住,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后来,赵匡胤、郑子明跟随柴荣南征北战建立了功勋。柴荣做了周世宗皇帝后,封赵匡胤为南平王,郑子明为北平王,并迎陶三春来汴京与郑子明完了婚(见《三打陶三春》剧)。显德六年(年)六月,周世宗柴荣因病在开封驾崩。公元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宋太祖皇帝建立了宋朝。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曾辗转当地的宋太祖皇帝,从而就将赵匡胤当年试骑宝马的永安寨改称之为“试马寨”了,即今之“试马镇”;又将拦挡宝马处的街店称叫作“挡马店”,即现今之“党马店”;还将老君山下捉马处的河沟街称名“捉马沟街”了。这“三马”地名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从未更改。
物华天宝之历史名镇
试马寨自古就是商於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即古石马驿。自明成化十二年()建县以来,就历为商南县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后为永清区区公所所在地,这“永清”系古永安寨、清油河及清泉三重地的合称。这里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方圆六七里地的小盆地地势平坦,古老的双面长街居住着数百户百姓人家,街面店铺林立,诸如各种杂货店铺、当铺、药店铺、油坊、染坊、酱醋坊、漆行、骡马行,旅店、饭馆、鳞次栉比。旧时每逢农历二、五、八为试马集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二日为试马寨庙会,届时,要供摆三天“斋宴”,演唱三天大戏;邻省周边县四乡八码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聚集来赶会,有上庙烧香拜佛的,有看热闹的、有走亲访友的,有观光旅游的,而更多的则是做买卖,进行各种生产与生活用品的物资交流和交换等。届时亦不乏江浙湖广商贾纷至沓来云集于此,推销洋货与采购当地农特产品。除做生意外,还有马戏团、耍猴、玩把戏(杂耍)的等等,热闹非凡。会上仅支锅子、卖蒸馍、炸麻花、煮米汤、炖豆腐粉条、糊辣汤、烩狗肉、猪羊牛肉及杂水小吃摊,就摆了好几里长阵;由此可见其繁荣景象和热闹程度!
试马寨人文景观群更是蔚为壮观,街北头和街南头分别建有两座明代钦赐贞节牌坊,南牌坊前建有一座宏伟老爷庙,庙后便是有名李氏宗祠。街中的李天官墓前高大的石碑、石狮子、石牌坊排列成行,庄严肃穆。西边,筑建在甪岭山垭间的“陡岭关”,更是巍峨壮观。关墙横断山垭,中间设有人马通行的洞门,洞门上建有两层雄伟高大的敌楼,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敌楼北侧建有规模宏伟,毓秀钟灵的古刹青龙宫(明代志载),正殿七楹,内中雕梁画栋,壁画生辉,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中奉“祖师爷”,南祀“千手观音”,北供“王母娘娘”,两边设有“十八罗汉”等诸神,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四周古木森森,这独具匠心的关庙一体建筑,为方圆罕见的一大名胜景观。
在试马寨近周还有“真武庙:在县西三十里金流沟。”明代志载)、观音堂、地藏王庙、郭家垭娘娘庙、红庙祖师庙、火神庙、药王(孙大人)庙、牛王庙等,这些寺观庙祠,既是传统古建筑综合艺术园林,又为名胜古迹与宗教文化处所;既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又是历史人文景观点,历为行人观光游览神往之地。明成化十二年()创建商南县时,试马寨就被列为城址初选地,但因没有风水“狱地”关不住犯人而没选中;然而,明末城居被毁,清代首任知县上任后无栖身之所,即在古永安寨的试马南街头设临时县衙,直到第二任知县才由此搬回了县城。
风光无限的自然山水
试马寨自荆家河以上土地名俗称“肖家沟”,其东面是老君山,北面是曹营,西面是两岔河,之间这10多华里幽谷地带,奇峰叠翠、怪石峥嵘、洞穴深邃、溪谷跌宕、泉流飞瀑,碧潭珠帘。简直是天生地造的人间仙境而风光无限。仅其九曲回环的溪涧中就依次排列着:双蛇戏水、天生书简、龙潭碧波、天狗望月、妖魔怪洞、老君炼丹等一系列自然景致,似银线串珠而步移景异;犹鬼斧神工精雕细刻的盆景一般,这自然天成的殊异景观似画卷,如仙境,让人赏心悦目而心旷神怡。幽谷满山更是古木参天,茨滕缠绕、攀岩附壁;紫芝、山药遍地;锦鸡、黄鹂纷飞百鸟聚集;兰草、杜鹃等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真可谓鸟语花香而引人入胜。而最为奇特的是肖家沟垴的千丈寨,自然岩崖天成其巍峨险峻。明代《志》、清代《志》和民国八年《志》皆有“千丈寨:在县西七十里,世传秦王屯军于此。”的记载。后人谐音为今之“千庄”即此。上世纪60年代,又在肖家沟口土堰处筑建了“试马水库”,现在又在库区建起了休闲山庄,供游客游湖、餐饮、避暑。如今,被列为了国家森林公园开发项目。
独具地方特色的——试马社火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传统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试马社火有着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平台社火和高芯子社火。平台社火主要将剧目人物固定在板面上,由八人抬着行走。高芯子社火,则主要是特制打造各种形状和多层次的铁柱支架,将古装打扮成各色历史、神话剧目角色的孩童,固定在高芯子的不同位置上,为了保持高芯子的稳固与平衡,旧时系在架子下面坠吊上小石磨,由4人抬着行进。而今则是将芯子安装于机动车上缓缓游示,供人观赏。
试马社火规模盛大,内容繁富,历为春节期间传统民俗活动的亮点。传统剧目有:《紫竹林》、《清风寨》、《天女散花》、《皇姑打秋》、《穆桂英下山》、《送香茶》、《盗仙草》、《状元游街》等,一个芯子就是一个历史戏剧或一个神话故事。而"芯子"讲究得就是"高、惊、险、悬"特点;好似人物凌空垂悬,小演员在高空晃晃悠悠、摇摇欲坠,惊险壮观,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觉。
高芯子设计,自然巧妙,表演时服饰将铁架遮盖,人物好似飘在空中一样。例如,《紫竹林》则有两边的金童玉女捧着高空盛开的荷花,观音端坐荷花中。又如一个演员伸出手臂,另一个演员站立在其手掌上面,利用人们错觉的心理特点,虚实相生,真假混同,显得格外幽幻神奇;而每个演员的脸谱,则是由当地老艺人使用祖传秘方配制的颜料勾画而成,画在脸上不管演员出多少汗水,每种色彩之间都不会混淆,始终保持鲜明。社火游演一般是锣鼓开道,旗伞在前,后面跟着社火队,最后是火统枪炮队,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每年元宵佳节,试马社火都要进城参加花灯汇演,很受观众欢迎。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的移民开发典型
在试马寨下河与毛河交汇处,系一片得天独厚的矮坡丘陵地带,可谓地肥水丰得天独厚。在这天旷地阔处,分别由郭家垭、大坪红庙与烂泥湖三地组成,聚居着清乾隆年间江南移民后裔。明末、清初,由于战争不断,兵燹匪患频繁,再加上灾荒连年与瘟疫流行等原因,境内满目荒荑,十室九空,以致形成“官虽设无民可治,地虽广无人可耕”的局面。而清乾隆初年间,江淮、江西、湖广一带连年遭受洪涝灾害,范围达93州县漫成大湖,舟航树杪,鱼游釜中,田庐漂荡,亿万生灵流离失所,逃荒来到了陕南,被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阔野旷土丰富资源与优惠的政策所吸引。信息传开,带动了家族、亲友、朋邻,成群结队,前后蜂涌迁徙而来,其中部分在明成化年间安置返乡流民又重新返回到了这里,因此,这就是现今商南70%的人口皆为江南移民后裔之故。
郭垭吴家、康家和大坪田家、刘家及熊家三大家族;红庙蒋家、韩家以及烂泥湖宋家等这些大家族,皆系由江南移民而来,后敷衍发展成为当地名门望族的。如红庙蒋氏家族,系于清·乾隆元年()由迁陕始祖蒋明旵自安庆潜山县岳西乡迁陕定住这里的。郭垭吴氏家族与富水贺氏家族本同宗,也系于乾隆初年由太湖迁陕而来,初住过风楼,因水灾又分别迁徙到富水和郭垭定住。如石槽沟柯家,初来时即落脚在试马与毛河交界处的烂泥湖,由于嫌芦苇塘难以开发,又寻觅到石槽沟定居,将富饶的烂泥湖让给了次来的方家;而方家也嫌烂泥湖难开发,又以六元现洋和半匹布的价格将烂泥湖卖给了后来的宋家,自去了深山腰庄花岔居住。
移民迁徙商境,加速了商南大地的开发,给商南社会、经济、文化都带来巨大变化。不仅使境内人口数量增加,而且带来了南方的水稻等物种以及手工艺、冶炼、染织、槽纸等技术及文化、艺术和风俗。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使得商南形成为南北文化交融与民俗风情汇集地带。
就烂泥湖宋家庄宋氏家族来说,就是典型的移民开发例子。宋家祖籍地原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太湖县大黑沟,于清乾隆20年(年)由迁陕始祖宋世赞跟随移民浪潮自太湖迁陕而来。来时当地土地几乎被先来的移民占光了,便以六元现洋和半匹布的价格从方家手里将这烂泥湖地方买了过来,在此建茅舍定住了下来,继而斩荆披棘建庄房,修渠开垦大片水田,养猪羊和牛马,又兴池塘种藕、养鱼鸭,植桑、种桐,割漆很快将这里变成了小江南,不断敷衍与发展而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
旧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抵御自然灾害,故而多迷信求神拜菩萨。这里的人们为了后代人丁兴旺,繁荣昌盛,求得家人无病无灾、四季平安,祈求风调雨顺与五谷丰登,便在郭家垭修建了娘娘庙;在孙家岭修建了孙大人庙(孙思邈药王庙);在刘家洼修建了牛王爷庙,还在龙头墁修建了龙王庙,在今红庙小学处修建了祖师庙与火神庙,因这庙墙体为红色故俗称“红庙”,旧时香火十分兴旺。这些寺观庙祠,既是传统古建筑综合艺术园林,又为名胜古迹与宗教文化处所;既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又是历史人文景观点,除红庙在民国八年毁于洪水外,其他皆都可惜毁于文革中,然而这红庙的名称一直存在至今。
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移民们还建学堂办教育,重视培育栋梁人才。明清时期,试马寨就分别兴办有各类私塾、义学和社学,培育了不少社会栋梁,使之人才辈出。如试马寨街李家在明代就出了个二品户部天官;左家则出了文武秀才;宋氏家族宋昌廉于咸丰三年中举,钦赐“贡第”门额。(据祖传首任延安知府,后为洛阳抚台。而民国八年《志》载:“宋昌连:武举贡员,带领乡兵平寇有功。”);尤其是在今陕西省“对教育有贡献”的人物榜上,仅有商南原县教育科长田紫荣和永清小学老校长吴承鼎二人,而这俩人皆系试马寨大坪村和红庙路(鹿)沟人。可谓地灵人杰,教育界之精英。
沧桑巨变之今日新貌
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这古老的试马寨,在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老街前又建起了宽敞的双面新街道,两边是齐刷刷的高楼大厦,街南是试马小学,街北是永清中学,又在原荆家河和黄土凸处分别建起了移民新街和世纪大道居民区,各行各业有了长足发展,街道上车水马龙、超市里琳琅满目、夜间灯火辉煌,家家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一座璀璨的现代明珠镇。
郭垭、大坪和红庙成了新的富裕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与秀美之村示范点和产业开发区,实行土地流转,调整了产业结构,建成了无性系红、绿、黑、白茶培育研发基地,为全县各茶园提供高产优质茶苗,同时,亦为试马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千亩油茶示范基地。而烂泥湖宋家庄,则打造了“水墨荷田世外农家”、“商南风韵莲花庄园”和“生态观光度假休闲”旅游景点。千亩荷塘第一批引进的是九孔莲藕,现今又引进可直接食用“水果莲”,人们成群结队来此观荷花,采莲藕,休闲兜风、观光和垂钓,品尝着农家乐美味,乐不思返。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