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www.xxzywj.com/m/index.html本文是龙门石窟游记的第二部分——东山石窟。参观完西山石窟,穿过漫水桥就是东山石窟了。漫水桥上回望一下龙门大桥,这里是拍摄整个龙门石窟全景的最佳位置和角度。二、东山石窟西山石窟大约占整个石窟数量的70%,而且比较集中;相反,东山的石窟较少且比较分散。据说在古时,曾有“西山一山,不如东山一湾”的说法。漫水桥的桥头有一座国保碑,一般国保的国保碑都在景区门口,龙门石窟的国保碑比较特殊,在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的中间。如果参观完西山石窟,没有体力参观西山石窟,就错过国保碑了。按照导览图上的指引方向,从最南端的擂鼓台南洞开始参观。擂鼓台区为东山石窟区开凿较早、规模较大的一组洞窟,由北、中、南三洞及窟外崖面多个小龛构成相对独立的区域。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擂鼓台南洞约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窟平面呈方形,中央筑一佛坛,其上是释迦牟尼的法身“大日如来”。洞内四壁满刻莲花菩萨,且装饰万千,无一雷同。擂鼓台南洞外南侧底部还有一处佛足迹石。作为佛教圣迹之一“佛足迹”源自印度,一般认为唐初由玄奘、王玄策自印度带回。这处足迹残长58厘米,前掌最宽处24厘米,小趾不存,其余存椭圆形脚趾根部。“佛足迹”的特征包括足底的迁辐轮、脚掌上的三宝标图案等。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因窟楣刻有“大万伍佛”字样而得名,约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的平面呈马蹄形,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洞的平面呈马蹄形,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日,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前壁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参观完擂鼓台三洞往回走,在通往高平郡王洞的拐角处是党晔洞。党晔洞的名字很有意思,因窟门上方有唐大历七年(年)党晔等人的游记而得名。也就是说唐朝一众游客到此旅游,在这里题写了类似“到此一游”并署名,而党晔是第一个署名人。窟内环坛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神王,佛座下左右各卧一狮子,窟门外两侧各造一金刚。洞窟外壁及所在崖壁上多有唐宋时期游记。从党晔洞出发,沿着万佛沟的峡谷山路一直向东走,直到遇到一座石桥。石桥建在峡谷顶端的半山腰上,一边是崖壁、一边是深谷。穿过石桥,也就从峡谷南坡到了峡谷北坡,抬头仰望看到的就是高平郡王洞。高平郡王洞位于万佛沟北崖壁的最高处,窟前有40多级陡峭的石阶。高平郡王洞是万佛沟众多窟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洞窟,曾有“东山第一窟”之称。石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足踏山形高台。窟内后壁主尊阿弥陀佛居中,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侍立。高平郡王是武则天的侄子武重规,曾担任天兵中道大总管,左金吾卫大将军,天授元年(公元年)受封高平郡王。该洞因高平郡王造像而得名,开凿于唐天授元年至神龙元年,后因武重规病逝而辍工。高平郡王洞内正壁中央伸出一枝粗莲梗,中间大莲朵上结跏趺端坐着阿弥陀佛,左右两侧分别侍立着两位弟子,站立在向两侧延伸的莲梗和莲朵上。观音、势至二位菩萨也分别立于延伸出的两个莲朵上。这组造像体现了唐代最为流行的净土宗造像的风格,群像以圆雕的风格,体现了并蒂五莲佛的形象。西方净土变龛位于万佛沟北崖半山腰,雕造在一个方整崖面上。西方净土变龛是根据佛教经典雕刻的西方极乐世界而建造的,画面构图分为上下两个层次。上层靠下的中央部位,西方净土的主尊阿弥陀佛居中坐,双臂曲肘上举于胸前作说法印,四周围绕着眷属圣众及与会听法的众多菩萨、弟子,有作思维状、有作供养状。西方净土变龛为白居易出资开凿,白居易晚年晚年身患风痹症,因此发愿出俸钱三万,按照净土宗的经典《无量寿经》,开凿西方净土世界经变龛,以作功德。在西方净土变龛的东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千手千眼观音龛位于万佛沟北崖半山腰,开凿于唐代中期,龛内中央高浮雕一身观音菩萨立像,有三眼十二臂。千手千眼观音,是佛教密宗造像的题材,来源于《千手经》。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为了圆满无碍地普渡一切众生,显示大慈大悲的美德,所以长出千手千眼。高平郡王洞、西方净土变龛和千手千眼观音龛都位于万佛沟北崖,这组洞窟是东山石窟地势最高的石窟,而且入口处在漫水桥南面,大部分游客经过漫水桥直接拐向北去了,所以这里游客寥寥无几。参观完这组,沿着龙门古道,到达看经寺。看经寺是东山石窟最大的一个石窟,大约开凿于武则天时期,据说是武则天为唐高宗开凿的功德窟。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看经寺内雕刻有国内石窟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唐代石刻罗汉群像,包括雕像29尊。三月初去的时候,正在三维数据采集,只能看看外景。南壁第一尊摩诃迦叶的佛像曾于年前后被盗,几经周转,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于年归还了这尊佛像。再往前就是二莲花洞。二莲花洞约凿于武周至唐玄宗时期,是一组双窟,模式相同,所以称为二莲花洞。窟内顶部的藻井都覆莲图案。洞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中间主佛为阿弥陀佛,手施降魔印。二莲花洞的北面是四雁洞,约开凿于盛唐时期。窟顶是一个莲花藻井,莲花藻井的四周有四个飞天的四飞雁环绕,奇特的是这四只雁的腿都十分细长,和鹤腿相似,四雁洞之名即来源于此。佛经中曾以五百雁来双喻五百罗汉的故事。这里雕刻四雁可能是用寓意的手法,以雁来比喻罗汉。这在龙门石窟中也仅此一处。到这里,东山石窟就参观完了。四雁洞西边靠近水边的地方有一座礼佛台,是《帝后礼佛图》真人版表演的地方。这里正对卢舍那大佛,隔着伊河可欣赏西山石窟全貌,这里也是拍摄整个西山石窟的最佳位置,龙门石窟的宣传海报上的图片就是从这里拍摄的,很多游客也会在这里留下精彩瞬间。到这里,整个石窟就参观完了,下一部分是香山寺和白园。#龙门石窟#洛阳自由行:鲤鱼跳龙门的起源地——龙门石窟游记之西山石窟点卯中国第9站:洛阳五天自由行序篇—八个方面基本了解洛阳西安六日游攻略:打卡热门景点、兼顾小众景点、详细路线图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