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非遗纪念馆崇圣寺三

崇圣寺三塔景区中轴线主路两边分别有“三塔非遗展览馆”和“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

三塔非遗展览馆

大理白族扎染、大理剑川黑陶、建水紫陶、苴却砚都是大理及周边地区的非遗,“三塔非遗展览馆”除了展出非遗作品,也有部分产品售卖。

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

“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才是我们要参观的重点。年-年,国家文物局对三塔组织了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在千寻塔的塔顶(佛教中被称为天宫)、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余件,是迄今以来所发现的南诏、大理的文物中最为丰富和宝贵的一批。其中有用金、银、铜、铁、水晶、瓷、木等材质制作的各类佛像、菩萨像、金钢杵等,有绢、布、纸等书写的各种写经或刻文金属片,有中原输入的青铜镜、瓷器、钱币、印章等文物,以及制作精美的金银饰品、珠宝药物等。

金质阿嵯耶观音像

通高28厘米,重克,背有镂空雕花银质火焰形背光,高发髻,头戴化佛冠,髻上绕有丝束,分多股下垂,袒上身,手结妙音天印,项饰璎珞,戴臂钏,腕钏,细腰,直立,下着大裙,腰带饰花形扣结,赤足。

金翅鸟镶珠鎏金银像

金翅鸟镶珠鎏金银像,梵名迦楼罗,通高18.5厘米,重克,张翅昂首,栖息在一莲花座上,头顶饰羽冠,头及尾羽屈起作火焰状,尾羽镶水晶珠5颗,珍藏于木质金幢中,三塔塔藏金翅鸟仅此一件。

东方阿閦如来水晶雕像

水晶雕像,通高6.5厘米,露足,作袒肩式袈裟,高鼻,细腰,口唇及毫间填红色。

鎏金塔模

鎏金银质,顶作亭阁式,四面塔门各铸一佛像,为鎏金铜质,底座莲花形须弥座。

鎏金铜质,为六级密檐式方塔。塔刹由宝顶、宝盖、相轮、莲花座等组成,塔门内涂朱彩,基座为二朵叶状云所托。千寻塔刹的造法与此相同。

南诏建极大钟

三塔之后是南诏建极大钟,“南诏”为国号,“建极”是年号。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国建极十二年(公元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到:“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遗憾的是,南诏建极大钟毁于清末战乱。现在的大钟于年重铸,钟高3.86米,口径2.米,重16.吨,为云南省第一大钟。

然而我们来的时候,放置大钟的殿堂没有开放,楼下是售卖大理旅游伴手礼的商铺。

雨铜观音殿

钟楼西边的建筑是年重建的雨铜观音殿。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年),传说当时高僧们以铜铸观音像,及铸至观音像一半时,铜已用尽,正在无奈之际,恰逢天降铜雨,满地皆为铜屑,取以铸像,不余不亏,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

大殿内居中的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重11吨的铜铸贴金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具有早期观音的特点: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这是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的重要特征。其左手持净瓶,右手食指点甘露,默默地俯视着前来参拜的世人。

雨铜观音像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分为两大部分:前区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

走出雨铜观音殿,景区前半部分的游览就告一段落了。崇圣寺山门前的这一带很开阔,如果乘坐景区观光车,终点就设在此(从下面景区大门到这儿止)。这时候已经中午12:00,这里有个提供简单斋饭的地方,崇圣寺的义工在这里吃饭,也对外开放,每人20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hy/13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