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佛像冠带的花树冠时代,起源于唐代,盛极于晚唐五代,止于元代。
在所有佛教的传播路线中,仅为汉传佛教所独有。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段血脉!
佚名(五代—北宋)天竺持莲观音正身法相
立轴绢本设色
规格:.5×61cm.
说明:日本关西重要藏家旧藏。
中鸿信秋季拍卖会
“信仰—佛教艺术专场”
图1:五代至北宋绘《天竺持莲观音》的花树冠冠带
目前所见最早的冠带花树冠的绘像实物,源出于最为著名的法藏《伯希和:敦煌白描遗稿》中的《渡海文殊图》(图2),注为:九世纪唐代遗画。
图2
这批“遗画”,最初被误认为是唐人的随意涂鸦。后历经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最终发现莫高窟中的众多壁绘佛像,都与这批“遗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渊源与传承关系。这批“遗画”,实为敦煌各窟绘像的粉本祖源!
目前已知最晚的花树冠绘像实物,则是来自于山西朔州崇福寺中保存完好的辽金绘像(图3)。崇福寺绘像,无论是开脸和身姿,还是衣饰和冠带,都继承了唐代绘像的规制。成为目前研究唐代佛教、绘画、民俗、衣饰和冠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载体。
图3
从《伯希和:敦煌白描遗稿》,到中鸿信拍品《五代至北宋天竺持莲观音像》,直至朔州崇福寺辽金绘像
(图4、图5、图6)。其间上下历经年,可尽览“佛像的花树冠时代”从萌芽到盛极直至褪去的沧海桑田。
依次是:图4、图5、图6
时今,从苗族女性万花朝凤的银冠子新娘盛装中(图7),还是能够见到:年前隋唐五代花树冠的影子。
图7
唐代之前的佛像,均无冠带。沿袭着古印度肉髻中暗藏佛舍利的磨光肉髻式,以及波纹束发式规制。
至五世纪前,犍陀罗塑像中出现了“螺发”。因其有灵异的传说,故同时期便传播至杜牧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中国本土。
隋后的唐五代辽金,一度被中国本土兴起的“花树冠时代”所淹没。
直至元代时,才再度崛起,继而形成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盛极至今的“螺发时代”。
元代同期,由于众多的观音女身变相的出现,故观音菩萨也摆脱了“花树冠”的繁褥。独立于男相的“螺发时代”,催生出标志性的冠带(皇后)凤冠的女相观音应化相,并顶礼至今。
我国的“花树冠时代”,起源于北朝,是女官礼服冠带的官制。
北朝之前的女性冠带,只有花冠,尚未有“花树”支撑于花冠之中。故称“步摇”,即栩栩如生的随步摇动之意。
北朝的北周(~)不仅首先倡导出“花树”的概念,而且诏告了“花树”数量与等级的关系:“皇后华(花)皆有十二树,对应皇帝冕旒十二,以下数目依次降。”
可惜现今,只出土了北朝的“步摇”(图8),并未有最早的北朝“花树冠”实物面世。
图8
幸有,北朝后的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葬(图9)、以及唐贞观二十一年()隋炀帝愍后萧氏的墓葬(图10),为世人展现了更为精致的“花树冠”实物。
图9
图10
隋朝参照北周、北齐和南朝的官服制,制定的皇后礼服冠带制。
唐代大体追随隋制。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颁布《武德令》,以国家令的形式,诏告了唐代礼服冠带制。
其中“花树冠”一则:皇后服: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
皇太子妃服:褕翟,首饰花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
内外命妇服:翟衣,花钗(施两博鬓,宝钿饰)。。
一品花钗九树;
二品花钗八树;
三品花钗七树;
四品花钗六树;
五品花钗五树。。
与此同时,佛像塑、绘像中的男相花树冠冠带开始流行,并一统随后的年。
至北宋,依旧沿袭唐制。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四年()颁布的《开宝礼》就是对唐制的照搬。
宋代对于簪花的渴求,也大大深入民间,弥漫为整个时代的呼声。虽然民间簪花中不得有花树的越制,但仍不妨碍:两宋时期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唯一一个全民簪花的朝代!
连男性也不例外!不管是水泊梁山的绿林好汉,还是虚怀若谷的文人雅士,无不以头饰簪花为美!更留下“四相簪花”的千古美谈。
北宋庆历五年(),韩琦任扬州太守,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赏“金缠腰”芍药花于官署后园。此花又名“金带围”,一枝四岔,每岔开一花。传闻此花一开,便出宰相。饮酒之幸,韩琦将四花,分插于四人头间。此后三十年,四人先后称相。
时任扬州司理参军的沈括,便将这个事迹载入《梦溪笔谈·补笔谈》中。
至北宋靖康二年()开封陷落后,帝后宗室及全副冠服卤簿被掳至金国。大宋的冠服制,也就此照搬上了金人的《大金集礼》。
南宋时,皇后的“花树冠”中,初现具象的“龙凤”形。向后世的冕冠开始过渡。传世《南宋高宗吴皇后翟衣像》(图11)中已改称:龙凤珠翠冠。
图11
从此,龙凤冠一统中国的宫廷等级规制。盛极了年的“花树冠”,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同时期,佛教界的观音大士,亦开始出现众多的女身变相。
应运观音女身应化相而生,元明时皇后的凤冠(图12),也普遍的出现在观音菩萨的塑、绘像冠带规制中。
图12:《明成祖徐皇后常服像》冠带双凤翊龙冠
走过年岁月长河的“佛像的花树冠时代”,亦彻底淡出了佛教的视野。。
在岁月长河中,总有诸多的亘古隐秘,或于不经意间与我们擦肩而过,又或于不经意间与我们不期而遇。。
史学界一直在寻觅、又未见其踪的:晚唐五代“花树冠”最鼎盛时期的真容,终于“中鸿信秋拍”中褪去面纱,美轮美奂的来到我们的面前。
此冠辉闳异常,呈塔状。正面见七树,每树上叠七层,为佛教中七级浮屠的最高等级规制。近乎完美的展现了“花树冠时代”的极致盛境。堪称是一件:补全“中国民族服饰史”上空白段的珍贵文物。
不仅仅世间罕有!更会在今后之晚唐五代佛教及服饰文化的科学研究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反复提及。
感恩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