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音频
年有一位新晋网红特别抢眼,可谓是网红圈里的一股清流。
说起原因,这还得从“荒唐得令人喷饭”谈起。你能想象吗,有一天,以严肃庄重为标签的新闻联播,突然间登上B站的搞笑区榜首。
还是那个点,还是那个人,但这一本正经的说段子是怎么回事?
在新闻联播播报的一篇国际锐评中,主持人字正腔圆地怒怼美国的某一观点是“荒唐得令人喷饭”,还说美国某些人是“满嘴跑火车”、“怨妇心态”,“羡慕嫉妒恨”,国泰航空有些人听到中文假装听不懂?那这样讲你听得懂吗?“Nozuonodie!”
没错,那个点是晚间七点整,那个人叫康辉。
72年生的康辉,是央视《新闻联播》主播。25岁时就在香港回归中作现场报道,任新闻主播,27岁直播国庆50周年庆典,除此之外,他还主持过春晚等大型庆典。
他的人生简历是精彩的,他完全能冠之以成功之名。但遗憾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它穿插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而死亡这个话题也从不吝啬说众生平等。
在他的自传型著作《平均分》里,深刻揭秘了他经历过的与亲人之间的别离。
这本书讲述了康辉自少年时起发生的事,有他参加工作后与新闻联播之间的不解之缘,还有他亲身经历的双亲的离世,以及他与妻子、疼爱的萌宠之间发生的事。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点不一样
成绩拔尖,乖巧听话,这估计就是大家对“别人家的孩子”的印象。但康辉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还有点不一样。
不写作业、装病不去上学、请假出去玩、帮别人作弊……这些在大家看来是“坏学生”的行径,康辉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都干过。
就拿写作业来说,每天反复地抄写一样的生字词,是小学时代的主旋律。
这种重复对身为乖孩子的康辉来说也是可怕至极的,有时当天的作业有不少内容和昨天的重叠,于是康辉就将前一天老师打分的那一页撕去,保留前面与今天作业相同的那部分,只写最后一页。你别说,这样还真行。
小时候的康辉
除此以外,作为一个电影迷,康辉还不止一次借生病的名义,躲在家里或电影院看电影,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呀。
有次康辉去向老师请假,拿了请假条之后正准备收拾东西出教室,不料老师随口问了一句:看什么电影啊?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康辉只好老实回答:《冷酷的心》(一部墨西哥电影,讲一对姐妹与一对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
“见多识广”的老师自然是知道这部电影的,当即改口:这么小的孩子,看那种电影干嘛?不适合,别去了!
所以电影里面究竟是谁的心很冷酷?不知道,康辉坐在教室里自习。
毫无疑问,康辉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毕业时,墙上贴满了奖状。初中毕业,中考成绩排在全市前五,重点高中随便挑。高中毕业,成绩过重本轻轻松松进入中国传媒大学。
但是一遇到心动的事,好孩子也忍不住动歪脑筋,康辉在书中写到: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未必看到了我在努力满足成年人的期待,同时在偷偷固守自己的小世界。
21℃,不温不火,刚刚好
18岁那年,北京和往常一样,吹过的风里夹带着黄沙和秋日里的一丝凉意。康辉来到了广院(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就读于广院的播音专业。
刚入学时,康辉就得了一个绰号,叫“旧社会”。这绰号还是班上的女同学取的,因为他总是一副严肃脸,苦大仇深的样子。
而班干部这个好与女同学沟通的便利职位,也被他白白“浪费”了,至少班上的男同学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对女学生从来都是公事公办的样子,传话也是带到就走。套近乎?不存在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想都别想!
除此之外,大一时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
大一的专业课里,有一门是学习普通话的标准语音。怎么学?每天对着解剖图一般的“舌位图”,不停地摆弄着舌头,嘴里念着“aoe”,很简单是不是?听起来的确如此。
放假回家的时候,邻居的小朋友一脸崇拜地问着康辉说:大学里都学什么?
学什么?“aoe”呀!然后小朋友就一脸鄙夷地来了一句:我们幼儿园都学过了。
但幼儿园学过了,你也未必就读对了。对于康辉来说,大一的这一课绝对是痛苦又难忘的。
努力似乎没有成果,语音一直不过关。每堂小课的最后,他都是被留堂的那一个,每次心态都近乎崩溃。这种折磨让他一次次地练习着,向系里提出转系申请的措词,等要上场时又觉得自己的话漏洞百出,于是又硬着头皮继续今天的折磨。
这样反反复复的,不知哪天起,康辉突然觉得过去每堂课的煎熬变成了享受,而他也在一次语音测试中,拿到了全班唯一的一个满分。
所以努力并不是没有成果,它只是来得比较晚而已,在此之前坚持住,就是在迈步向成功。康辉在书中写到: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我“十八岁时的广院”会告诉我:“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旧社会”的绰号其实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这个意思不是指思想守旧。康辉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稳,他无论是做新闻播音还是生活处事,都会让人觉得很温和。
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任何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事物都忙着打造个性,而康辉却是“保守”得有点过分,低调得有点“老土”。
和他同班的大学校友说:认识康辉13年了,了解越多,越觉得他像21℃的气温,不多不少,刚刚好。这样的人做新闻节目,不温不火,刚刚好。这样的人做朋友,不冷不热,刚刚好。
播音这条路,一走就是20几年
年,大学毕业前的实习,康辉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编辑部播音组,那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新闻联播》。
从短短的简讯稿开始,一点一点地向播音组的前辈们学习。那时候,每天各个地方台都会传送大量的地方新闻进央视,这些都需要配好音、制成片再审核播出,工作量极大,所以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备稿时间,这时候就考验到了你平时的功底。
播音组每天都是一种准备迎战的姿势,康辉说到一位编辑时讲,每次这位编辑进办公室的时候,他都能感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他们不仅严格地要求自己,对新进的实习生也“狠”。如果在配音过程中,多停几次或多接几个断点,那么,即便是隔着玻璃,你也能被大家的“眼神刀”劈成碎渣。
这些前辈就像魔鬼教练一样,以一种看似不近人情的方式激发着你的全部潜能。康辉坦言说自己至今都还感谢那段“被高压”的时光。而这一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他懂得了职业尊严和机会不是谁赐予的,而是靠自己每天每次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堆积成的,只有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年,康辉从大学毕业,如愿地进了央视新闻中心工作。第二年,《世界报道》作为一个固定栏目,康辉担任这个栏目的主持人首秀。
年3月,央视历史上第一次多报道点直播《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康辉担任主持人。
这样数过来,康辉也算是战绩斐然,虽然还没有实现自己的联播梦,但也被荣耀加冕了好几次,可真正要说到意义深刻的那次还是年7月的《香港回归》。
当年的香港回归可是央视史无前例的大制作,“交接仪式”的现场直播是最核心的部分,而康辉是这场电视转播的幕后解说。
几页纸的解说词,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压力肯定是有的,为了将这一刻的历史沧桑感和新生的喜悦,完美地传达进观众的心里,康辉对每一句话的播读都再三斟酌。
为了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他还来到了会展中心的走廊,透过玻璃,静静地看着雨雾笼罩的维多利亚港,以此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这次的解说文稿,后来被康辉精心收藏起来放在了书柜里。对于他来说,此次经历是对播音专业的再认识,曾经年少轻狂,也对传统的播报方式有过质疑,认为那种表达缺乏创新、太过陈旧。可在这一历史性的庄严时刻,在亿万民众的注目之下,才发觉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不完全成熟的播音技巧,是不足以完成此次任务的。
看来,刀还得磨
就是这种21℃的性格和一副磨刀向上的意志,让康辉在播音这条路上一路向前。在直播现场挥汗如雨,来回奔走,在办公桌上伏案疾笔,修改文稿,他一路奔走,在每一次的播报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年,他在天安门广场,做国庆50周年庆典开始前的直播报道。年,他在演播室播报“神五”发射成功的新闻稿。年,“神六”发射成功,他是此次播报的主持人之一。
这么一路走来,不能说是披荆斩棘,毕竟他的性格摆在那,但的确是步步扎实,稳稳当当。
从参加工作以来,后面十几年,康辉做过各种类型的节目,每一次他都以莫大的热情去迎接自己的工作,辛苦又感到满足。但除了给联播配过几次音之后,新闻联播似乎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直到年,一切开始改变。
年的一个夏夜,晚上7点整,熟悉的音乐响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两个新鲜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康辉。
自此,康辉的《新闻联播》之旅彻底开启了。
《新闻联播》不好播
有人说新闻联播不就是照着稿子念吗?那你可真是太天真了,用康辉这个专业人员的话说就是“您的脑洞开的好大呀”
先说播出前的准备,康辉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文字稿,把新闻导语做一番深加工,将一件复杂的事通过几句话简单又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把它念出来,才能将信息最大程度地还原给观众,这些都是播出前的准备。
康辉的播音特点是,语言自然流畅、态度稳重平实、内容传达清晰准确。要做到这几点,除了要对自己播报的新闻深入了解,平时的功夫也派上了用场,不经过一番苦修哪能有这种功底。
康辉经历的最长的一次播出是年11月15日那次,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各种重要时政新闻急需播报。每一条新闻都要都要经过极为严密的拍摄、编辑、制作、审稿、修改、再制作、再审稿、传送、播出。
迟了的还叫新闻吗?有的新闻送到播出线时,距离既定顺序的播出时间只差几秒,根本就没有时间准备。那天演播室外急促奔跑的脚步声,也许是康辉关于这一天最深刻的记忆吧。
那一天的播出时间是分钟,这个播出记录直到年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才被打破。而那一天康辉在播报完新闻之后,值班到次日的凌晨三点多才休息。
曾经有航天系统的工作人员参观过新闻联播的播出线,新闻联播谨慎严密的播报方式让他大为惊讶,他说:我们的火箭是一个月发射一次,你们这是天天都在发射啊。
我不是“播神”
但凡是人总会有出错的时候,而如果这个人,还是天天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的,那他的错误就会被无限地放大。
年的某一天,康辉播报一条重要的时政新闻。由于是急稿,没有那么多时间准备,康辉要不停地低头看稿播出。等摄像头切入的时候,他突然感觉自己那过敏性鼻炎的鼻子不对劲,虽然它从早上就开始有征兆了,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它突然就脱轨了,擦还是不擦?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脸色不能变,语速要正常。最后康辉选择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尽量不低头,低头时把握好摄像机的角度吸一吸鼻子,不然掉下来就尴尬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果然没错,新闻播出后,康辉就得了个“鼻涕门”称号,有网友说:留着鼻涕播新闻太不庄重严肃了,不擦鼻涕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擦还是不擦?那时候康辉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我们不会知道,即便知道也无法感同身受。但康辉在书中说到:做这个职业,身体不仅是本钱,身体本身就是工具,调整不好自己的身体,就等同于不敬业。
年5月1日,康辉上了热搜,原因是“新闻主播康辉当众挖鼻孔”。看来,康辉的鼻子与热搜很“有缘”。
北京的春天,空气里有很多小的飞絮,正好,康辉的鼻子很受飞絮“青睐”。为了防止突然打喷嚏,他只好处理一下。但这时候摄像头突然切入,抓住你了!有图有真相,手放在鼻子上不就是挖鼻孔吗?这回康辉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嘴也说不清。
对于这些失误,康辉说:我们是人,难免出错,但我们又不可以以此为借口而降低工作的标准。完美或许不存在,但追求完美的人应该存在。
人间情分
十几年前的那个冬天,康辉在工作途中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爸爸快走了,那天大雪纷飞,康辉在中途飞奔回家,仿佛是为了某种形式上的坚持。
十几年后,也是一个冬天,康辉在机场候机准备出发去工作,接着又是姐姐的电话,她说:妈走了。
康辉小时候家庭合照
说是锥心之痛也不为过,泪水迸涌之时他逃进了卫生间。在机场的候车厅,他来回地进出卫生间,因为每次出来又忍不住情绪崩溃。妈妈的告别仪式上,康辉仍在千里之外,那一天,他朝着故乡的方向,长长地磕了三个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因为工作的原因,两次亲人的离世,康辉都没有在榻前尽孝,这也一直是他的遗憾。这世间事,遗憾的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待。
如果说有什么安慰的话,那应该是她与妻子几十年平淡又甜蜜的婚姻。妻子刘雅洁是康辉的大学学妹,两人在大学时没有什么交集,真正开始相互接触是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经历了八年的爱情长跑,悄无声息地就结婚了。
对于康辉来说,她既是伴侣,也是良师益友。每次康辉的节目,她都会看,并认真给出意见。而两人的性格也如此的相似,平静又温和。
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康辉说:你知道我现在最怕的是什么吗?从未对你说起过,今天便坦白了吧。那是一种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一种会彻底摧毁记忆的疾病,这正是最最令我恐惧的。无法想象有一天,那些美好会从记忆中被一点点地侵蚀掉。
人间几十年,得此伴侣,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豆爸读书会-
第一期|《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第二期|《好的婚姻要守护好财产和爱》
第三期|《了不起的中年妇女》
第四期|《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本周团购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详情
▽星标亲子学乐精彩不会错过
赐稿邮箱:yizhang
chapter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