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观自在rdquo与l

“观自在”与“观世音”有什么不同

梦参人生——九旬禅者的心路历程

梦参老和尚香港大学开示

我对我们道友,我有时候考验他们,我说:“为什么《心经》叫‘观自在’啊?《妙法莲华经》里头的观世音菩萨就叫‘观世音’啦?为什么?什么道理?‘观世音’怎么讲?‘观自在’怎么讲?”但是答复的人很少。我们大家想想看——《心经》都会背,为什么《心经》是“观自在”啊?为什么到了《妙法莲华经》就是“观世音”啊?而且,它的内容,看它的经的内容。“观自在”是自己修,“照见五蕴皆空”,一步一步一步修,全是空的;因为空了,心呢,才“无挂碍”;因为什么挂碍都没有了,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脏。这是自修啊,完全自修。《心经》所说的话,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己修,所以他自在啊!修到什么呢?都是空的。你要想明白六百卷《大般若经》,不用全学,你把《心经》学通了就通了,六百卷《大般若经》就通了。所以,我们受持的时候,或者工作忙、事情多,就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具足六百卷了。一般的咒语是不翻的,那这四句的意思大概说——咱们大家都是——“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就愿想众生成佛。“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好像这么两句话就把这个解释了,不是的啦,不完全是这样的啊——总的可以这样说。这四句话叫你悟得空理。但是这个空理要我们明白,空而不空。就是《心经》告诉我们放弃,什么都不要执著。什么事情都看作假的、空的,不是真实的,一会儿就过去了;看破了就不执著了;不执著,就放下了;你放下之后,你可就自在了。这是因为他修道而得的,名叫“观自在”。我们都知道“大悲观世音”,他要利益一切众生啊,所以叫“闻一切声音”。他这个“观”不是观自己,不是观“五蕴皆空”,观众生痛苦的声音、悲难的声音,叫“观世音”。为什么呢?哪儿有这个痛苦的声音,他就到哪儿去救。有的道友问我,他说:“我经常念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他怎么没来啊?”我说:“你的声音还没达到,缘还没建立,并不是你一念观世音菩萨——你感应力不够,‘感应’、‘感应’,因为你的感还没通到观世音那儿去;或者是观世音菩萨通了,要考验考验你——你真的假的啊?”因此,你这样来理解“观世音”,同时,你也理解“观自在”。希望我们的道友,你无论念什么经,不要光念文字,想想它那个道理。

梦参老和尚:“观自在”是自修,观自在菩萨是照见五蕴皆空,是他自己修行;“观世音”呢?是听照一切众生的声音,就去救活他去了,这是利他。《心经》上是自利,你把《心经》学会了就自利,自利即是利他,利他即是自利,这就是圆融法门。

点击下方获取“地藏法门”更多开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pz/8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