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5岁
这和我的前一篇趣图欣赏3——乳腺内的一颗“心”中的图像很像
术中标本
术后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讨论
两者仔细看,后者肿块的边缘不光滑,有一圈高回声晕,也称为“恶性晕”。
乳腺癌晕组织以脂肪构成为主,多表现为癌组织向正常组织的浸润区,不是癌组织肿块的边缘区。镜下观察癌外部的脂肪组织内散在脱离癌主体的大块癌组织、大块纤维组织、正常小叶和导管、非典型增生的小叶和导管。这些结构均为直径约1mm左右的非脂肪成分,直径远大于超声波波长,两者的界面符合声波反射条件,又因这些结构与其周围的脂肪组织形成较大的声阻抗差,故反射能量较多,所以晕组织较单纯癌组织和单纯脂肪组织回声强,表现为介于癌肿和脂肪组织间的带状强回声区。
恶性晕组乳腺癌患者年龄明显比无恶性晕乳腺癌患者年龄大,说明恶性晕组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退化,乳房内脂肪组织比例增加可能性较大,在超声图像上观察具有恶性晕的乳腺癌全部突向脂肪组织内,肿块大部分被脂肪组织包围,脂肪组织是形成超声恶性晕的基础。但不是有脂肪组织存在就有恶性晕存在。恶性晕的乳腺癌在癌外部脂肪内有大块(一般直径约1mm)非脂肪组织是最主要特点。这些非脂肪组织大多数伴有癌细胞团,所以具有恶性晕的乳腺癌都是乳腺浸润癌,而不是原位癌。Onoiki等通过回顾性分析“恶性晕”面积/整个瘤面积,即晕比,研究乳癌生存期与“恶性晕”的关系,认为高晕比是预测淋巴结转移比较好的指标,并认为超声上的晕比是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国内李晶等研究认为恶性晕组乳腺癌Ki一67表达显著低于无恶性晕组乳腺癌,说明恶性晕乳腺浸润癌(不包括特殊型导管浸润癌)肿瘤繁殖能力较弱,肿瘤生长速度较慢,在这方面反映了预后比较好的倾向。
国外也有报道,证明组织分级为Ⅲ级、ER(一)表达的乳腺癌中边界清晰的乳腺癌占一定比例,有毛刺的乳腺癌是独立的、较好的预后指标,有毛刺的乳腺癌死亡率低于边界清晰的乳腺癌,具有毛刺、高回声晕的乳腺癌ER(+)表达高于无毛刺、无高回声晕的乳腺癌,灰阶超声征象可对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及生物学特性作出初步判断。
参考文献:乳腺癌超声恶性晕病理基础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年9期李晶姜罗史铁梅
以往相关文章
趣图欣赏3——乳腺内的一颗“心”
趣图欣赏2——乳腺内的一个“眼睛”
趣图欣赏1——一个“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