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樟与佛国净土舟山普陀前山村

刘云涛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舟山市普陀山镇前山村,位于海天佛国普陀山南端,东至几宝岭、西至风洞嘴、北至前寺岗墩、南至龙湾岗墩,面积约2.5平方公里,占全山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久以来,前山村地域一直是全山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担当起了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的角色。

普陀镇磐陀石

前山村是在普陀山列为国家首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后首先开发的村庄。村委积极服从规划,退耕还林,积极为景区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在人居环境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分几批集资建设了西山区域村民联建房,腾退庵堂归还佛教协会,在区域内逐步恢复主要庵堂。

前山村内有风景如画、环境宜人的白桦公园;拥有“二龟听法石”、“千年古樟”、“心字石”、“短姑码头”等自然风景,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小寺庙等。古时,上岛要停靠一个码头,现在我们村民都把它叫做“短姑码头”。为什么叫短姑码头呢?

寺庙

相传曾有姑嫂两人发愿礼佛,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月事)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埋怨)之无福朝圣,将姑留置船中独自进山拜佛去了。不料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腹中空空,饥肠难耐。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嫂托其捎来,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

嫂嫂进香归来后,小姑问及前事,嫂愕然不知,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自惭无缘,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码头”。码头旁时常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菩萨送食时投向潮水里以跺脚的石块,后人称此码头为“短姑圣迹”。

舟山带鱼宴

前山村的西山东边还有一棵树龄逾千年的古樟树,这也是普陀山闻名的“千年古樟”。它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化,至今仍茂密葱郁,枝叶如盖。如果走到近前,会发现枝干上挂着许多红色的条带,原来这都是有心之人为祈福而敬上的,如今,来普陀山的古樟下祈福,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习俗,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有缘人。

前山村

前山村的西山西边还有鬼斧神工的磐陀石、二龟听法石、观音洞等。二龟听法石,位于磐陀石西,五十三参石下端的岩崖上。一块巨石上,附着两块酷似乌龟的岩石,一只展肢伸脚,似往上爬;一只踞于岩顶,回头相望,仿佛正招呼后者赶紧跟上。二龟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叫绝。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两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说法,只因听得入了迷,忘了归期,被观音菩萨变成了石头。也有传说,两龟原为一雌雄,因尘缘未绝,在听法时眉来眼去,顾盼传情,所以被罚作石龟,给修行不诚者作戒。

观音道场

美丽的前山村包括了普陀山大部分的寺庙庵堂,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核心,宗教活动也可追溯到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其中在前山村地理区域内的不肯去观音院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大中元年(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不肯去观音院还是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济禅寺的前身。

慧济禅寺

普济禅寺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

普陀禅寺

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年)时基本完成,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文革”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遂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善男信女来普陀山无不到普济禅寺膜拜观音,祈福。虽然普陀山历史上饱经战火和海禁之苦,但观音信仰不曾泯灭,几起几伏,更加茁壮成长。千百年来,普陀山因观音道场、南海圣境之名而吸引善男信女远渡莲花洋,涉水面上来普陀山朝拜。到了今天,每逢三大香会期和初一十五,上香礼佛之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海天佛国

尤其是普陀山前山村,长久以来因辖区内有普陀山第一大寺庙一普济寺,在三大香会期,礼佛之人摩肩接踵,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之名,呈现一片祥和之象。多年观音文化感染,使得前山村村民中向佛之人十有其九,几乎家家供养释迦牟尼和观世音人人崇尚真善美。在饮食方面,佛教素食别具一格,特别是观音素饼,为众多来上香游客所喜爱,几乎每个来上香的游客在离山时都会带上一袋观音素饼留作纪念。前山村还有一支诵经团队,这些上了年纪的阿姨阿婆们,带着她们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为国为民祈福。

普济禅寺

作为观音道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普陀山前山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0%。前山村辖区有44座庙宇,香烟袅袅,游人不绝。悠久的佛教文化留给前山村的是无数佛教艺术珍品,比较出众的是妙庄严路和梅福庵古道;元太子塔和普洞塔;八角井和白华庵内古井;宝莲庵内古泉;短姑码头古牌坊和普济寺下马碑处古牌坊;高寿桥、永寿桥、平寿桥。另外,普陀山前山村经过千百年来的栽树、护树,二级以上古树达到28棵,遍布于村域四周。前山村辖区内古建筑村落起始年代均为明代,古建筑数量为56处,古树名木共有棵。

漫步在妙庄严路和梅福庵古道,两侧莺莺燕燕、鸟语花香,苍松翠柏映入眼帘,特别是前山村落内的普济寺古樟树,需要几人才能围抱。这些年来,前山村通过和园林管理和规划部门的合作,团结村民,爱护身边这片观音净土,好好保护身边这片美丽景区让人文与环境之美相得益彰。(文/陈丽华,图/虹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yf/1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