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吉日丁酉年农历二月十九,恭迎观世

北京看湿疹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2/8839605.html

年3月16日(丁酉年农历二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值此殊胜日,让我们感念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供灯、吃素、持咒、诵经等。并以此功德,上供诸佛菩萨,祈愿世界和平、国家安康!回向一切有情离苦得乐,远离一切违缘,现世吉祥,来生极乐。

观世音菩萨又作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字面义即是“观察(众生的)声音”的菩萨。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并称“西方三圣”。表与阿弥陀佛同愿大慈悲,度化一切有缘众生同称弥陀,同归极乐,圆成佛道!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法的道场。相传,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年),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准备带回日本供奉。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被狂风巨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出现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于是将观音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即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观世音菩萨从此与岛结缘,朝拜的信众日渐增多,逐渐成为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主要道场,于今已有三十多座寺院分布于全岛各处。普陀山与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然以大悲愿力,欲发起一切菩萨广度众生,而示现菩萨形。观世音菩萨本觉妙心,上与十方如来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还是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慧、菩提上进等方面,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说观音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谓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等摄化众生。

我们信仰观音菩萨应真心恳切,在平时忠实奉行,而不是苦难当头才临时抱佛脚。只有平时恳切至诚,才能和菩萨大悲愿力相应。唯有平时奉行菩萨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资粮。好比人在病时信任医师诊治,一旦病好就完全忘却医生嘱咐,这样自然不会有长久健康。不但生病时需要疗养,无病时更需维持和促进健康。

观音三十三宝相

杨柳观音

龙头观音

持经观音

圆光观音

游戏观音

白衣观音

莲卧观音

泷见观音

施药观音

鱼篮观音

德王观音

水月观音

一叶观音

青颈观音

威德观音

延命观音

岩户观音

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

阿麽提观音

叶衣观音

琉璃观音

多罗尊观音

蛤蜊观音

六时观音

普悲观音

马郞妇观音

合掌观音

一如观音

不二观音

持莲观音

洒水观音

学习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

观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即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另一方面,观世音菩萨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

我们拜观世音菩萨,除了寻求他的佑护,还能够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帮助他人,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运用慈悲的力量,可以使人消融仇恨,停止争斗,相互体谅,彼此爱惜,从而减少许多世间不幸事件的发生。另外,一般人只是对自己亲近的人慈悲,对不喜欢的人就不慈悲;只对自己家属亲人慈悲,对外人或不相干的人就不慈悲。这都是因为缺乏平等的慈悲。所以我们还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以平等的慈悲、无相的慈悲、积极的慈悲、无对待的慈悲以及无贪求的慈悲去对待一切有情众生,这样才能利益一切众生,与之共存共荣,共享和谐。

图文:五台山佛教综合自网络

五台山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yh/10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