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山西双林庙,藏着上千件国宝,成

导语:说到彩塑也许我们会觉得陌生,但是说到敦煌莫高窟的飞天佛像我们就恍然大悟了,石窟壁画上栩栩如生、富丽多彩、各式各样的场面、故事,或庄严端坐的佛像,或身姿曼妙、身体轻盈的飞天佛像,有建筑的,有山水的,有花鸟的……看得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敦煌莫高窟的名气之大海内外人尽皆知,然而有一个地方有着上千件的国宝,其间的彩塑也堪称彩塑界的巅峰,却鲜为人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个地方——双林寺。

一、概况

双林寺在我国山西平遥县西南方向六公里远的桥头村里,相关的考古文献已经丢失,具体创建年代无法确认,从寺中的碑文中只能判断最早建于北齐,距今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久远保存较完整,且寺中存有我国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因此被我国纳入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也许很多人不懂为什么这间寺庙的名字叫做“双林寺”,只要读过佛经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名字出自佛经中释迦牟尼佛成佛时的典故,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在涅槃时曾卧倒在双树之间,周围的双树发生奇异景象绽放白花,这也是“双林寺”名字的由来。

二、主要景点

来到双林寺的大门,看到的是一圈高高的红色城墙,城墙上堆放着箭垛,就像古代的城墙一样,如果“城墙”门口再站几个手拿长枪,穿着士兵服装的士兵,不知道的还以为进城了呢,和其他寺庙都不一样。

穿过坐北朝南的寺庙大门,放眼过去和从导游图中可以看到寺院里一共有大大小小10座建筑,分前、中、后院三个部分。

1、前院

(1)天王殿

前院第一间就是天王殿,宽五间,深三间,中间悬挂着

一竖匾,匾额上笔力遒劲的写着“天竺胜境”四个大字,左右四间一字摆放着每尊高约三米左右、高大威猛、浓眉怒目的四大金刚神像,分别手中各持一件法器,护卫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寓意风调雨顺。

殿内中间坐着的是天冠弥勒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帝释和梵天,南面墙坐卧着四大天王,北面墙列着八尊菩萨,每一尊佛像神态都极其形象生动,气势不凡,头上和衣服上的饰品也做得精细入微。

(2)释迦殿

第二间是释迦殿,殿内中间是一个坐在莲座上的释迦牟

尼佛,左右两边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神情端庄安详,仿佛能够洞悉万物,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释迦殿墙内用立体的悬浮雕将释迦牟尼成佛的过程刻画在墙上,塑像的精雕细琢,令人赞不绝口,画像中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3)罗汉殿

第三间是罗汉殿,殿内中间是千手观音,左右两边分别

是与人等高,造型各不相同的十八尊罗汉塑像,每尊都呼之欲出。

(4)伽蓝殿

第四间是伽蓝殿,因为它经常作为寺庙中道场的存在,

因此在伽蓝殿内我们只看到一尊尽显华丽气质的伽蓝菩萨的塑像。

(5)土地殿

第五间是土地殿,也叫地藏殿,坐在中间的是表情严肃的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闵文和道明,和前面几个祥和的大殿不同,在这里看到这些面目狰狞的小鬼心里直发毛,只想赶紧离开这里。

2、中院

(1)大雄宝殿

接前院的五间,中院的大雄宝殿是第六间,殿内中间

摆放的是三身佛,因其佛身塑像经过清代重新改造,失去了灵动的神情,逊色于寺里其他塑像,左右两边分别是文殊和普贤菩萨。

(2)千佛殿

第七间是千佛殿,殿内中间是观自在菩萨,神情恬静慈祥,左右两边分别是韦陀和夜叉,五百尊菩萨或腾云驾雾、或骑着坐骑在殿内的墙壁之上,数量多却不显得杂乱无章,反而是气势恢宏。

(3)菩萨殿

第八间是菩萨殿,殿内中间容颜端庄温柔的千手观音菩萨塑像,在技艺高超的工匠手上纤细的手臂变化出千万种优美灵动的手势,殿内墙上也悬塑着四百尊菩萨的塑像,场面非常的壮观。

3、后院

(1)娘娘殿

接前、中院的八间,后院的娘娘殿是第九间,殿内中间是送子娘娘,由于在清朝时候被人修整过,早已找不到当初灵动的影子,充其量只不过是清朝年间一座雕像罢了。

(2)贞义祠

第十间,也是最后一间,在娘娘殿的东侧,还有民国年

间建造的“睡姑姑”和“药婆婆”塑像,神情略显呆板。

结论:时间带走了很多,还好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这么优秀、珍贵的文化瑰宝,也感叹建造这些雕像工匠炉火纯青的手艺和耐心,令人钦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yh/11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