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语梁思成林徽因与延福寺

□沈志权在浙南万山之中的宣平,有一座沉寂了千年的古刹,因了一对贤伉俪的到访而大放异彩,声名远播。古刹名延福寺,伉俪是梁启超之子、“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和他的夫人、“一代才女”林徽因。此刻,我就站在当年梁思成、林徽因去延福寺时曾驻足拍照留念的镇澜桥西端石阶前。镇澜桥是通往延福寺的古道津梁,横跨五柳溪之上,单孔石拱如飞虹,“两旁建制栏楯如翼”;石栏杆雕有莲花,一柱一莲花;桥身藤蔓悬垂,迎风以飘拂;桥旁古樟葱茏,枝叶旁逸如盖;桥下乱石峥嵘,溪水淙淙流淌。桥东北米处的山坳上,菩提树掩映之中,有古刹红墙黛瓦,檐牙翘举,即为延福寺。镇澜桥古刹延福寺山门延福寺,坐落在原宣平县北12.5公里、今武义县西南30公里处的桃溪镇陶村东南的福平山麓,峰峦环拱,涧陌回绕,古木参天,梵塔高耸,更有翠屏献彩、悬罄承露、木鱼引磬、石涧泉涌、长生池鱼、五柳回龙六景点缀其间,俨然佛门圣地。据吴金宣主编《延福寺志》载:延福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初名福田院;晋天福二年(),僧宗一重建;南宋有赐紫衣宣教大师者守一,于绍熙年间“拓其旧而新之”,大殿始成,赐名延福寺;元代延佑至泰定年间,照堂日师及德环等重修大殿,扩建寺院,建佛有阁,演法有堂,赫然已成宣平佛国。此后,历代均有修葺,然多承宋代营造法式,而元代建筑保存独多。曹汛《林徽音先生年谱》载:“(年)11月,与思成应浙江省建设厅厅长之邀前往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并往浙江宣平陶村调查延福寺,鉴定为元代建筑。”年11月,梁思成、林徽因在杭得知宣平有座千年古刹延福寺,完成杭州工作后便假舟车至宣平县樊岭脚,然后坐轿10公里来到荒芜寥落的延福寺。他们将自带钢丝床(当时梁思成患有腰疾)安置于厢房,吃住在寺院,历时9天,对延福寺的建筑布局与形制进行了拍摄、丈量、记录、测绘。对大殿的月梁、斗拱、梭柱、柱质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察研究,考定其为元泰定三年()的建筑。梁思成在镇澜桥留影林徽因摄林徽因攀缘延福寺大殿柱梁勘察梁思成摄梁思成、林徽因绘制的延福寺大殿断面图手稿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延福寺构件实例图回京后,梁思成、林徽因着手整理拍摄的延福寺照片,并绘制了《延福寺平面图》、《大殿平面图》、《大殿断面图》《大殿上檐斗拱图》等手稿,后存放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梁思成还在其著述中多次介绍延福寺,在《营造法式注释》中,多处以延福寺建筑构件为实例,注释宋代营造法式;在《中国建筑史》中,图文并茂地作了专门介绍:“延福寺大殿,在浙江宣平县陶村,建于元泰定年间(泰定三年)。殿平面梁广各五间,近正方形,当心间特大,次梢两间之联合长度,尚略小于当心间,屋顶重檐九脊,阑额之上不施普拍枋,为元以后所不多见。……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历来传统方式,实为罕见之孤例。”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图文并茂介绍延福寺从此,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千年古刹延福寺名声鹊起,引起外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yh/12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