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全寨48户余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色古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宣恩县西南边陲。
相传彭家寨的先祖为彭怀伞及其妻子杨氏,彭怀伞是一位技艺精湛追求极致的木匠,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彭怀伞夫妇为寻找理想之地安居,徒步跋涉,踏遍武陵山区的千山万水。
彭家寨——艾一平摄
在一个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日子里,他们走到了一条河边,只见“外壁夔峡、内绕溪山、道至险阻、蛮寮错杂”,一条河分割两山,两山对峙其间,小溪流淌,似彩链与大河相连。左山桃花盛开,五彩缤纷,形同金字塔,谓桃花山;右山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状如观音座莲,曰观音山。眼前美景不正是传说的世外桃源吗?然而,眼前河水湍急,无法前行。夫妇因无法过河而黯然神伤。焦急万分之中,忽见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河中徐徐升起团团云雾,雾霭之中一座小木桥时隐时现,夫妇俩飘然过了河……它就是现在的彭家寨。迄今,彭家寨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老而动听的歌谣:观音座莲金字塔,怀藏四龙装待发,十八罗汉二面站,人杰地灵天造化。
彭家寨——李少白摄
这个山水环绕的地方,让彭怀伞惊喜不已:“山环水抱”足以有情,之所以有情,就在于其状恰如人伸出双臂的拥抱姿态,这种姿态表示欢迎,自然就是有情;封闭的环境,较少受外界扰动,是一块风水宝地,彭怀伞夫妇俩在这里安居下来,男耕女织,繁衍生息。
彭家寨——任毅华摄
彭家寨山多田少,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成为彭怀伞建筑首选,木质瓦屋、穿斗式、单檐悬山灰瓦顶。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山寨建筑依照山势层叠错落,呈现出一级一级的高坎或陡坡,既不影响后排住户视线,也不影响采光,寨前一层层梯田,在不同的季节,使寨子展现出风格迥异的神采。从彭氏家族迁入开始一直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史,传位18代,一代一代彭家人创造着彭家寨的历史,创造着彭家寨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神话,彭家寨吊脚楼群一直处于不间断的建造、修缮和沿用,时光推移,经彭氏几代人对木匠工艺的传承和创造,终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之美的吊脚楼群。
任毅华摄
彭家寨土家族吊脚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集齐了历史、艺术、科研价值于一体,是土家族民居精品,被誉为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土家族生活的活化石”,并被宣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老的故事、神秘的传说,表达了彭家寨山民对先祖的怀念及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彭家寨的地理环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被依“观音坐莲”,前望“十八罗汉”,龙潭河与两岸的山峦造成了与世隔绝与封闭,闭塞的山谷溪涧、封闭的自然村落,是形成土家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摇篮。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形成了特色的彭家寨土家文化。
彭家寨——任毅华摄
走进彭家寨,您仿佛穿越了时空,在细细地浏览一部厚重的土家族文化史。
两河交汇,曲径通幽,青石古街,马蹄声碎,溯浅浅细流而上,卵石铺就的河床上吊桥悬挂,群峰突兀,茂林修竹的山脚,错落有致的杆栏式吊脚楼,青瓦飞檐,时隐时现,几十户人家围城一个寨子,就是一处土家建筑的典藏,倚山傍水处,散落着这样的寨子九处。
目前,保存完好的房屋有四十余栋,每栋自成体系,面积百余到几百余平方米不等,著名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先生认为彭家寨吊脚楼群是现代“建筑活化石”。“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宣恩彭家寨出马”。并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芬兰大学教授方海在实地考察彭家寨后这样评价:“宣恩彭家寨,中国民居精华,设计创作源泉”。
山寨的节日——杨贵方摄
彭家寨有独具特色的六大特点:
一是吊脚楼。吊脚楼仙居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武陵山区山多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彭氏家族迁徙沙道沟,看中此地,然尽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时光推移,经几代人的创造建设,终形成今日之吊脚楼群。在龙潭河对岸,可望见彭家寨前后耸立着数十个龛子,飞檐翘角,雕龙塑饰,还有十多个正屋尽端的山面龛子,古色古香。
二是观音山。彭家寨的观音山,山虽然不高,但十分秀丽。从正面看,好像观音娘娘端坐在莲台上,故名观音山。遥望四周,彩色云雾,古木参天,奇珍异宝,景色秀丽,使人心驰神往。
三是金字塔。护卫在观音山腰部的另一座小山堡,名叫金字塔,金碧辉煌,在春花盈野、万紫千红、清香四溢的春天,金字塔迎春花开,寸草争晖,万木萌发,一派生机;在烈日炎炎、暑气熏蒸的夏天,芳草绿野,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在深秋季节,霜叶纷落,犹如金色的海洋;在严寒的冬天,梅花齐放色如雪,雪花作毯盖大地。春夏秋冬,特色不一,各有千秋。
四是凉亭桥。彭家寨的观音山下,有一条小溪流,一股清泉,常年不干,永流不息,水花飞扬,银光闪烁。小溪上面生有一座古老优雅的小桥,供来往行人避雨、纳凉,故名为凉亭桥。
五是龙岭岗。在彭家寨的观音山和金字塔之间,生有大小和长短不一的岭岗,好似四条巨龙卧在观音山和金字塔怀抱之中。这四条龙岭岗巧合成岭上有峰,峰下有湾、湾里有川,形成岭连峰,峰连湾,湾连川,盘根错节,势如棋局,奇观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六是唱民歌。彭家寨的山民们,不分老少男女,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彭家寨的土家族人们都是以唱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最喜爱在岭峰湾川中唱歌,在劳作之余唱歌,歌声嘹亮,内容健康具有浓郁的土家族韵味。如“正月里来元宵大,锣鼓无嘴叫喳喳。忠厚赐孝子贤孙,勤劳致富享荣华”;又如“七月里来月半天,历代祖先回了家。吃饭桌上摆供品,纸船鸣竹坟上化”;再如“腊月杀猪宰鸡鸭,甜酒豆皮年粑粑。迎新辞旧精神好,来年再把大财发。”他们根据不同的事,唱着不同内容的歌,抒发不同的感情。他们喜也唱,悲也唱,生也唱,死也唱。民歌成了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进寨做客时,一曲山歌甩过来;客人坐在火塘旁,一杆旱烟递过来;八仙桌上坐客席,一碗包谷老烧端过来;宾客踏上归程路,一队锣鼓敲起来。历史的传奇隐藏着彭家寨的神秘,古朴的吊脚楼展示着土家人的智慧,悠扬的小调倾诉着土家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