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桂树的绿荫下二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http://m.39.net/disease/a_5731547.html

山门外(左)老九(右)光才

夜幕降临,寺内鼓响钟鸣。与老九去到鼓楼,坐槛上看僧人敲撞钟并唱诵经文。所谓晨钟暮鼓:早晨,先钟声继以鼓点;晚上,先鼓点继以钟声。佛家不仅将钟鼓作为重要的法器,还在钟鼓声中注入了深沉的教义: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

早些年,同来朋友较多,此时回到客房,往往是梁平豆干和椒盐花生,再加上一瓶烧酒,闲聊至半夜。

转眼间,人渐老,肠胃弱!临睡前,就省了那顿宵夜,两个老家伙孤灯之下相对无言,便各自在床上打坐。

便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兴起气功热,到处都是气功培训班。我和老九又多了个共同爱好,时有交流。

年秋,听说诗人练功走火入魔,整天神神道道,连班都不能上了。

那天晚饭后,我到他家去探望。

老九依然服饰整洁,态度友善,不说话时无半分异样。他那美丽的妻子向我抱怨:铭玖是多么节俭的人呵,但现在一出门,就将身上的钱全送了人!他精神亢奋,整晚在家里走来走去,几天不睡觉,还说个不停......老九靠在椅子上面带微笑地听着,不吵不闹,更无半分暴力倾向。待夫人控诉完了,老九就向我说他最近功力大增,要与我比试发放外气。夫人便说,开始了!开始了!转身而去去。他径自右手剑指墙角盆栽,口中念念有词;又坚持要我在同样距离对相同目标发功,然后就兴奋地宣布自己获胜。

他还对我讲,昨晚打坐许久,见老子骑青牛而来,向其传授写诗之法:其实就是一个悟字,悟天:风、云、雨、雪、雷、电;悟地:大地,山川,峡谷,河流,湖泊,花草树木,蝴蝶蜜蜂……与其心灵相通,以奇特的感觉,生成词语。他说说,自己曾脚踩祥云向月亮走去,前面的玉盘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像血红的玛瑙……

过了几天,妻子将老九哄进了精神病院。进病区时,按规定收缴病员随身物品。他什么都交出去了,唯独那个写诗稿的小本子,紧抱于胸怀,谁都拿不走。老九在精神病院治了不到一个月,就出院了。

我发觉自那以后,他真“悟”了!各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奇思妙想,不断浮现在那亮光光的秃顶下面!诗也写得越来越新奇精彩,影响越来越大。我就处宣讲,他在病房那20几天,是在闭关修炼!

有论者就说,老九是一寂寞的独秀峰,是中年诗人中的皎皎者,以其诗歌中的才情品味和文化氛围,在诗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几十年过去,我没见那精神病院的经历,给他留下任何后遗症。

观音莲

古寺寂静。

凌晨,巡照僧敲响了起床的讯号。我正好睡之际,被清脆的“照板”声惊醒。巡照僧绕寺一周,边走边敲。没有呼唤和脚步声,只听木棍敲木板的声音由远及近,由近而远。此时大约是凌晨4点。半小时后,僧人们齐集大雄宝殿,朝时课诵(早课)开始了。

巡照僧不会来客房叫人。住宿者愿意去便去,不去就尽管再睡。

此时大殿内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僧人和住寺居士都按自己的位置排班站立,临时去参加者就自觉站在后排。在大磬引导下,犍椎、引磬、鱼槌、铰子、铛子等法器组成了一支梵乐队,僧众开始诵唱经文,间以礼佛、念经、绕佛等仪规。有序进行约1个小时后,结束早课。

年,万州成立了三峡文学院,从几个单位抽了几个人搞专业创作,我和老九均在其中。采风交流成了本职工作,就整天厮混在一起。

才知道老九从小就是个浑身艺术细胞的男孩。

在距辽宁海城约8里地的二台子村,有位姓柏的木匠师傅,俩夫妻都是人民公社社员。柏铭玖是男孩中的老大,乳名小锁子。小锁子前面有个姐姐,下面还有3个弟弟2个妹妹。这位木匠家的儿子从小和艺术有缘:他上初中时想当诗人,和同学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读高中时又迷上了绘画,满眼的色彩。虽未进入美院,几十年后也以此技评了个美术师的职称。出人意料,二台子村的小锁子又考上了鞍山市文工团,去舞蹈队当了学员,跳过社员都是向阳花等等集体舞。后来阴差阳错,艺术青年小锁子又回到杨柳河畔成为一名普通社员,在人民公社的黑土地上干了一年农活,挣工分,领口粮。

我初识柏铭玖时,他已经作为一名转业军官,被安置在万县专区二轻局,作秘书科长。

早课结束,我们各自回房休息,等待“过堂”(进斋堂吃饭)

斋堂内

大约6点钟,斋堂前的梆子敲响。僧众们陆续进入斋堂。斋堂里有许多规距,初来乍到的人不清楚也不要紧,但必需保持肃静,不得发出任何声响。这一条是必需记住的。引磬声响起后,僧众们齐诵“供养咒”,经文大意是粥有十利,吃的人都要心存感激,感激那些为你提供斋饭的施主……不但要感谢那些帮助过你、拯救过你的人;生养你的父母、教育你的师长;而且还要感谢为你提供生长米菜蔬肉类的大地、阳光和雨水……

克行师先上香

感恩毕,开始早斋。每天早晨主食是花生(或黄豆)浆熬出的稀粥,老面手工做的馒头。有可口的咸菜和水煮黄豆,能吃多少便取多少,原则是不能浪费。

早餐后,将开水提回客房,泡上一杯茶。此时还未到7点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我与老九先去破山祖师塔前参拜,然后在寺里逐殿礼佛......

起得早,一天的时间便觉得长。此时也才8点左右。

老九那些本地诗友,或我那办企业的老友洪林、永泰,写小说的本家光才……若身在梁平且不太忙,此时多半会来寺里相约,邀我俩去各处名胜游玩,或进城作茶酒之聚。

有一年,我和老九住进双桂堂的次日。《红岩》杂志退休的老友赵晓玲和她先生陈工也一早自驾,专程由重庆来寺里相聚。

我与老九到殿后那座绿荫极浓的池上亭内晨练。

9点过,我俩步出山门,沿环寺之金带溪西行。宽广的水田里,有几处农人吆水牛耙田。在双桂堂老山门正前方的斜坡上,有一片遒劲挺拔的柏树林,参天古柏深沉肃穆地聚在一起,幽静之中令人颇觉苍凉。

几年后后,小庵换了修行人人。晚归的尼姑。

过一座石拱桥,隐约可见柏树林后那一座青瓦小庵。我俩去拜访那位去年已过89岁,独自在此清修的静霞师太。

走近了。门上一副已褪色的对联:静处无人无我观自在/霞现非空非色见如来。横批是:修真养性。小禅堂里还是那么洁净,佛像前依然闪亮着通电的红烛。师太使用的磬、木鱼等都在桌上固定的地方,室内却空无一人。我俩前前后后地找了一遍,又扬声询问,还是不见人影。终于在外墙上发现了一张纸条:有事请打电话。是一位和尚署名,还有一个手机号。庵堂已换僧人,我俩心中泛起了不祥的预感。见坡下有几个健妇正在插秧,我便高声问了一句。农妇直起腰来大声应答:去年9月28,老尼姑死了。

就忆起老师太的音容笑貌。我俩议了一番佛家“灰身灭智,捐形绝虑”的义理,心中一片坦然。

11点过,到斋堂与僧众们一起肃立念供养咒,用斋。木甑子蒸出的白米饭还是那么香,菜却不似往年,中、晚餐至少有两样。如今只有一样菜油炒篙笋,自然还有那香气扑鼻的泡菜。寺里用餐从不烧菜汤,有很浓的米汤替代。饭后见人皆散去,时光尚早。就坐在台阶上的长板凳上与典座克行师闲谈。典座是斋堂和僧厨的负责人,大致相当于司务长。克行师年近花甲,颀长文静。从他口中知道,僧人和住寺居士每人每月的伙食费仅80元(年),由他统一开支。他除了要用这点钱购买必需的柴米油盐酌料等等,还要支付在厨房工作的几位居士津贴(工资),近年来物价涨得厉害,将伙食办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入不敷出了。但他又说,出家人在饮食上简单一些,有助于断除世俗的欲望,方能得到清静,了断生死。虽然是饭后闲聊,但僧人的一席话,却也含有佛理。

每人均是匆匆过客,一切都如梦幻泡影。

贝叶经

午休之后,与老九带了书籍、茶杯,又进白莲池树荫下读书闲聊。黄昏散步时,经常对我口头发表诗歌的老九又向我发表了一首诗:

这个下午

一只鸟儿在高处鸣叫

还有一只鸟儿在高处鸣叫

琉璃瓦树叶在闪光从幽暗的禅房深处

传出一两句古琴声

没有辩论

我们都在亮出自己的身份

在米兰的香气里日子进出

一只蜜蜂

两只蜜蜂三只蜜蜂……

看书喝茶方才你向我讲述了你的

文革打打杀杀

互相报复的故事

仿佛已经很远很远……

下午四、五点钟

香客散尽亭子里

光影露出脚趾

一位闭目许久的老者跺了跺脚起身

我们已将所有的一切放弃

经济大潮中,人们很难避开劳碌和压力。便有了休闲、放松之说。谁若能去寺院中过两天简朴的日子,比到渡假村去打牌钓鱼,能多获得几分心灵之宁静,也真正地休了闲。

那一年,有缘巧遇双桂堂方丈身振法师。皮马甲是唐仁平。

大和尚赐我等祖师语录各一套

红墙外,西天丹霞似锦。5点钟吃过晚饭,山门关闭。占地一百多亩的古庙内,殿堂沈沈,窈深缭曲,真显得有点冷清。我们在水榭与邂逅的僧人闲谈。

那年去双桂堂,有李卉同行。在京发展的小说家谢光才正回老家办事,知我俩住在寺里,也来西院住下,畅叙了两天。

有缘结识了刚由北京佛学院学成归来的年轻法师克观。时任都监的克观师博学强识,谦虚好客。中午赐我们在对外的素餐厅品尝了几样精致素菜。

对外经营的素餐厅

晚上又请我们到他的禅房里饮茶谈天。有两位青年僧人,四川师院毕业的果成师、在寺里教唱梵呗的本信师,协助克观师烹出红酒一般色泽的普洱茶分赐于。

右起起:李卉、克观、老九、我、果成、光才。本信在拍照。

一饮涤昏寐。又烹凤凰单枞茶,再饮清我神。

克观师为我们演奏了《月下读易》和《忆故人》两首古曲。

正是,闻僧此夜琴,蕙风入怀抱。

深夜,柏诗人在客房里向我和光才口头发表了听古琴有感的新作,从汉代的马车、宫墙柳,直说到他前妻的眼泪。

我觉得这诗写得真好,但因无韵律,便很难记住。新诗都这样!

实话实说,我信奉诗言志,文载道的精神。应当用文字旁证历史,写出大家想说而又没法说出的人生体验。而不应为说心中无聊事,随意下笔走千里……我也为这类看法,偶与老九争论。但数十年来,我俩都守着和而不同,并未因此而影响友谊。人生旅程中,一个能长期和而不同者的出现,肯定有着相同之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年春,我同老九在双桂堂内闲逛,走进了罗汉堂隔壁为僧人和居士往生后安居的极乐苑。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苑里建筑之庄严肃穆,环境之寂然清静,令我俩心生喜悦,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最后的归宿。三言两语,达成共识。

找到克观,选好位置。为自己和老伴完成了捐建功德,我和老九便各自获赠两个祈福位。

将来到得彼岸,我与铭玖将在双桂树的法荫下为邻。

.4.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hy/7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