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三十持莲观音

持莲观音手持一莲花,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较好的少女形象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于观音菩萨教化红孩儿时的应化身,《西游记》中有记载。中,手持莲花的观音,东土大唐寻得高僧,指点化身,化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的疾苦,一并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求取真经,亦即是我们今天说的印度。观世间一路扶佐,多次相助师徒四人。

观世音是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代表,不仅仅在中可以屡现,在中国历史传说中,亦是一样享有盛名,送子观音,祈福观音,等等,带给人间真善美。

《妙法莲花经》在梵语中称为"圣得路玛·芬陀利华·斯陀拉",圣得路玛是"正确的教诲"的意思,斯陀拉意为经典。中间的"芬陀利华"汉语中翻译为"大白莲花"。持莲观音配童男、童女身。将纯真的少男少女比喻为莲花之花蕾,可感受到怀着纯净菩提心的持莲观音期待花儿盛开之心愿。

观音为什么要手持莲花?大约在西元前一世纪左右,佛教创先採用莲花为印相。因为印度人深信神圣的神灵,皆是宿居在莲花当中,所以他们把莲花,当成神圣的吉祥物。有些居士大德心中有疑问?为什么佛菩萨都盘座于莲台?为何不座在百合、玫瑰或其他花朵上而选择莲花?在我们观念里,莲花出污泥而不受污染,花与果同时生长,不论环境溷浊恶劣,开出来的花果,依旧高雅圣洁,对佛教而言,有如造因结果之现象与特殊意义。当然不是说其他的花不好,每一种花都有它的象徵与代表性质。

故事:

据《一行居集》载曰:「清彭尺木居士,从子希曾妇姚氏。当患痞。因发心持大悲咒,一夜里,梦一老媪,授以一枝莲华,姚氏欣然接受。顿觉身轻若叶。其病遂不药即愈。」

又据《可信录》记载:「清沉均安,江苏高邮人,官拜江西莲花厅。素以廉洁为人称诵。其祖父文崧,任职于山东省霑化县时,有同事,双亲老迈,膝下惟有此子,忽奉上命,出差西藏,心中甚难舍下双老,正一愁莫展。事为文崧知晓,慨然答允代其前往西藏出差。众同事闻及,皆深感文崧大情高义。长途跋涉三年,才回到任所。途中冰雪苦寒,往往月馀不见人烟。随仆二仆,忠心耿耿,一日晦雾,行至陡坂坡,一不留神,二仆突然跌入万丈深渊之中。文崧所乘马骑,足已失陷,情况危急。

忽见云雾中,观音菩萨手持青莲华,向崧指导,不久,身已越过深礀,安然落至平地。虽身已脱险,但心中为二仆不幸丧命,而伤心落泪。其座下良驹,亦似有同感。裹足不前,长嘶不已。过了良久,骤闻人语声,急呼之。则仆人夏祥独至,云堕礀时,有绿毛人长丈馀,自礀中将他负出,主仆相拥大哭。崧归返家园后,向高堂文良公禀诉经过。文良于是命人绘就观音手持青莲花,在云雾中,指导出险图,以供人膜拜。衙内同事,知崧脱险,有此奇遇,皆言崧义感天,观音于危急之中,降驾解救云云。」

持叶观音除上述救度疾厄,消除危难之外,尚在《宋景濂集》中,记有:「古鼎铭禅师,将圆寂时,告诉其徒曰:「观音持莲花至矣!」言毕,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齿牙数珠不坏,五色舍利无数。此乃导引往生淨土之功德也。」

诗赞:

妙哉持莲观世音

钵头摩华净妙香

十四无畏功德藏

六道众生同悲仰

愿力:

持莲观音护佑:子孙卓越,品貌皆优。

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pf/7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