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由此可见,吉祥草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多样的,而在第一、第二类图像中的呈现,在花叶的表现上,与莲瓣有着近似的特征。其实,艺术家为了区分吉祥草与莲花,又何尝不煞费苦心。既然我们观众在两种叶形上存有困惑,艺术家就一定在寻找简便易明的方式,去努力逐渐形成一种视觉区分的法式。那么,吉祥草座与莲花座在视觉呈现上最为简便的区分法门是什么呢?其一,吉祥草花瓣密集而四散,而莲花瓣紧凑而少量。其二,吉祥草的表达呈平面铺展,因为是平面,所以要从上往下俯视,所以我们才在炽盛光佛花钱上,具备了一种对坐垫俯视的视角。而莲花由于本身是花,是立体的,所以他只需要平视就可以,而且,莲花的表达上下两层的仰覆莲结构,得以充分体现的方式,并非是在平面上的左右四方的视觉结构。而就是上下结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另外一款花钱中炽盛光佛的莲花座体现上下结构展开的立体状态。在这里,没有再使用俯视的视角。
王帆藏品
这种上下结构的莲花座,在艺术图像中比比皆是。
元代《妙法莲华经》织绣首博藏品无极斋拍摄
丁观鹏释迦牟尼文佛像清丁观鹏画楞严对佛说偈轴
千手观音纸马河北武强南无释迦牟尼佛(漏版套印独幅版画)图片来源:《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京卷)
就算是炽盛光佛主题图像的上下结构莲座,在艺术图像中也比比皆是。我们试举几例:1、唐代张淮兴《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轴》(英国伦敦博物馆藏)绘于公元年,绢本设色。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绘于一幅绢上。画的主体为炽盛光佛,题记为“乾宁四年()正月八日炽盛光佛并五星,弟子张淮兴画表庆光”。其中炽盛光佛坐莲。2、五代北宋《炽盛光如来立像》
3、近代韩国《炽盛光佛说法图》
近代佛画绢本设色金泥 尺寸:.5x.0cm 韩国佛教美术馆收藏。
4、宋代瑞光寺塔《炽盛光佛与九曜星官宫宿图》
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炽盛光佛与九曜星官宫宿图》,采自《文物》,年第11期,第26页。
5、日本出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年,日本奈良县教育委员会事务局文化财保存课编辑发行了《奈良县所在中国古版经调查报告》,公布了收藏在奈良县东大寺、药师寺、上之坊等寺院的宋元佛教典籍,其中有一件上之坊收藏的北宋开宝五年刻本《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这件刻本为卷轴装,首题“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尾题“炽盛光销灾吉祥陀罗尼经”,卷尾题记标明刻经人为钱昭庆,时间为“大宋开宝五年(公元年)岁次壬申四月八日”。可见,炽盛光佛的上下仰覆结构莲座,是不需要俯视的视角,而呈现出一种简练、瓣数少的宽松特征。而花钱中最常见的九曜主题花钱中的炽盛光佛的座具,却既具有上下结构的仰覆莲座,也同时具备俯视模式的平面四散型的类似吉祥草座的特征,也就是说既俯视,又平视,这十分奇怪。这有点不讲武德的毕加索的意思了。莲花座作为平面的四散特点,主要是莲花绽放的时候,从上俯视而形成的平面效果。这种平面展开的效果最为典型,最为显著的就是莲花生纹样。
以上图例均为北朝艺术博物馆藏品,申士拍摄。所以,我们的好奇就是,假设莲花是平面视觉的,那么要么全是仰莲,就如上述图例之图二瓦当纹所示,要么都是覆莲,就如上述图例之图一所示,而在一个视觉模式中,既有俯视,也有平视,既有仰莲覆莲组成的上下结构,也有四散的莲花绽放的形态,这就十分奇特了。你看,如果是上下仰覆莲座的莲花座,假设有俯视的角度,应该是大朵花瓣竖立分隔的简明情形,如下图所示,理应不会是我们目前所见的九曜花钱上四散的草叶形状。《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插图所以,九曜钱上的主尊坐席,有可能是反映了创作者本身的一种既想表达上下结构仰覆莲座,又想表达平面四散吉祥座的困惑与纠缠,或者,乃至于,作者是在创造一种新模式,那就是主尊既坐了莲花座,而莲花座又位于吉祥草座之上。这种困惑并非是无来由的,因为宋明时期艺术图像中的佛尊,就是既坐莲花座,也坐吉祥草座的。我们来试举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