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肉原产地看多肉度夏

对于广大包邮区的养肉群众而言,一个充斥黑腐、化水、虫灾的漫漫长夏终于过去。一次又一次,我们又迎来了清秋——既是多肉最美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空盆的季节。可是,一入肉坑深似海啊,大部分的人纵然伤痕累累也毫无脱坑之意。网络上大部分肉肉的美图,几乎成了每一个包邮区人民可望而无可触及的彼方。甚至很多人自嘲:“何为养肉,秋天买——夏天收尸换盆——秋天买……无限循环,真其乐无穷也!(哭)”

夏天后的红陶盆诉说着主人的无奈

很多人对于每年包邮区夏天的尸横遍野很是不解:明明每一篇度夏攻略我都没有错过,明明每一个度夏准备工作我都已经布置妥当,可是肉肉还是死伤惨重呢?

黑腐是大部分多肉爱好者的夏日梦魇

其实,这可能与你的种植技术关系并不是很大。甚至,你和某些“大神”的差距只是一个是包邮区与一个是开挂区罢了。我们通过解读很多多肉的原产地地形气候,便可以知道它们在中国特定地区度夏的艰难了。

“黑腐之王”玉蝶的故乡便是墨西哥

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盛产“夏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们的原始种多产自墨西哥。啥?一想到墨西哥,你就想到沙漠?一想到沙漠,你就开始脑补这些肉肉耐高温耐缺水个个赛比仙人掌?(实际上一部分仙人掌都产自于雨林)大错特错!实际上,这是中国人对于墨西哥刻板印象的一个侧影。是的,墨西哥的确存在热带沙漠气候,墨西哥的确是“仙人掌之国”。但是,你是否知道墨西哥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四季如春,平均气温二十摄氏度?你是否知道即使是墨西哥最大的沙漠也只占到其12.6%国土面积?事实就是,大部分流行的石莲花颜值担当,它们都产自墨西哥——一个境内多高原、冬无严寒而夏无酷暑的地区,一个有类于中国云贵高原的地区——云南、贵州养肉等同开挂,国人心中想必都有数吧?这种地区的地形气候环境中,连一向怪异独特的食虫植物都演化出了爱丝捕虫堇这种食虫颜值担当。ps:这里有一个槽点,玉蝶、小红衣、雪莲这些“黑腐之王”的原始种分布均在墨西哥高原低海拔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有点类似于热带雨林气候,较湿热。它们容易黑化的属性据猜测可能是原产地影响下演化出来的,很坑人。

生长于欧洲山脉石缝中神须草属的肉肉

再看看观音莲之类的多肉吧,它们分类上属于景天科下长生草属和神须草属。这些家伙原产地,多分布于欧洲山脉的岩石缝隙中。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学过初中地理的人都应该清楚,实在和包邮区差的不是一点两点。这种气候生长的多肉,对寒冷抗性却明显比其他多肉强了不少,极限状态可以忍受零下四十度左右的低温。相对应的,还有它们极度不耐热的体质,中国南方湿热的气候可以说是它们的炼狱,稍微不通风就会感染介壳虫或热死成干尸。

番杏科的魔玉及其原产地生境

包邮区最舒服的,莫过于番杏科和独尾草科两大豪门以及景天科青锁龙属下的部分种类(值得吐槽的是,主人不注意照顾它们同样避免不了翻车,只不过是比其他多肉好过一些而已),比如你旁边的屁股、玉露和火祭。它们拥有纯正的非洲血统(滑稽),以南非东海岸为核心分布区,正是这些族群才让南非东海岸成为了世界上多肉植物最多的地方,世界级的多肉花园。

隶属于青锁龙属的火祭,南京度夏无压力

番杏科的生石花度夏难度较低

从这些非洲多肉奇葩外形你多多少少可以猜测到它们在原产地情况的独特性。南非东部受到了莫桑比克暖流的影响,夏季相对南非其他地区更加湿热,冬季也变得更加温暖。南非东部的降水量少,偏干旱但是不是极度干旱,日照强烈。南非东部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二十摄氏度左右,一部分日子超过了30摄氏度。正是这种特殊环境的自然选择,给予了它们漂洋过海依然可以苟活于包邮区的资本。

园艺栽培状态下的玉露地上部分完全暴露于土外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独尾草科下的玉露(软叶)、条纹十二卷(硬叶)之类的瓦苇,它们不是非常怕晒么?这是因为软叶系瓦苇大部分都有一种自我防卫机制——缩地。原产地的软叶瓦苇们不可能像平时我们园艺栽培的观赏那样把全部叶片暴露在地表,它们更喜欢把叶片大部分埋在土里,仅留叶尖在外接受光线——至此,你应该明白为什么玉露的叶端是透明了的吧,那部分叫做“窗”,是软叶瓦苇在地下光合作用的采光晶体。而硬叶系瓦苇的叶片硬化,避免在空气中散失过多的水分。

阴影处的瓦苇们甩开了其他肉肉,顽强生长了起来

THEEND

阴影处的瓦苇们甩开了其他肉肉,顽强生长了起来更重要的是,瓦苇们很早就走上了和其他多肉不同的演化道路,其他多肉还在争夺着阳光时,它们便开始向灌木丛、芦荟树(相信我,原产地很多芦荟最终会变成一棵树)的阴影下进驻,成功甩开了其他多肉,爆发般开始进化。包邮区的夏天,它们可以安心地在阴影中乘凉,度夏难度自然低了很多。而且瓦苇的口味非常不佳,大部分虫子厌恶它们的滋味,故病虫害非常少。PS:很多人养玉露之类的多肉总不清楚“散光”的概念,你理解为“阳光照射下的树荫处”的光照强度就好了。参考:墨西哥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博物》杂志年04月刊《南非Kirstenbosch国家植物园的多肉植物》二木花花男的新浪微博番杏科.中国自然标本馆ArtistGerhardMarx.AsphodelaceaeAnonymous

来源:园艺协会

编辑:传媒中心新媒体部年糕

审核:传媒中心新媒体部舒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pz/5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