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音乐不小心打扰到你,可以点击关闭。歌曲源自哈尼族歌手李弦,歌曲名称《故乡》。
第一章
忙忙碌碌的年末,我匆匆赶到机场,赶夜间飞往昆明的飞机,完成我的跨年之旅,也是和男朋友鑫仔的第一次长途旅行。
飞机降落已是半夜,昆明下小雨。机场和租车点如同白天一样繁忙,鑫仔取到车,我们开向沉睡的昆明,也去补一会儿睡眠。
跟着导航找到了订的民宿,在一个文创区的二层,拉着行李上去,玻璃门自动开了,前台有个女孩在值班,接待区看起来干净清爽,柔和的灯光照着木质桌椅、布沙发,还摆着花和工艺品,是我喜欢的格调。到房间简单洗漱一下已是凌晨,赶快睡下。
早上九点多,支撑着起来,去民宿的餐厅吃早餐。一进门的柜子上有鸡蛋、白粥、面包和几样小菜可以自取。屋里是原木色的地板、桌椅和书架,阳光从落地窗照进来,外面一点也不冷。倒了一杯花果茶喝,酸甜的味道,人也醒了过来。
端来了米线和煎蛋,米线是一大碗,看起来红红的汤,尝一口并不辣,里面有肉酱、番茄丁和小葱。热腾腾,鲜香又微酸的一大口,胃和人都醒了过来。早餐品种不多,却吃得我和鑫仔狼吞虎咽,煎蛋恰到火候,最后来一碗白粥配当地的辣腐乳,香得我欲罢不能。
从民宿出来,店员特意给开了免费停车条,开上车到官渡古镇,见到了等候在此的大学室友秋秋,她带着全家四口,用当地人喜欢的口味招待我们——一大盆过桥米线。她为我们点的是丰盛的套餐,把生鹌鹑蛋、几种薄如蝉翼的肉片先下进滚烫的汤碗里,再放各种菜和米线,最后还有一小碟菊花瓣,飘在奶白的汤上,看着就想起云南沁人心脾的空气。沸腾的汤安静了,趁煮着食材的功夫,赶快吃汽锅鸡,看起来清澈无奇的汤,喝起来鲜得满口生香,喝到底,有几片黑色的东西被我剩在碗底,还是鑫仔提醒说那是黑松露,最珍贵的真菌食材。
鑫仔后来对我说,他断定我吃了早上的米线后,一定吃不了那一大碗过桥米线了,可我竟然全吃掉了。
冬天在昆明的气势已经温和了许多,没有剥夺草木的绿色,没有干冷呼啸的北风,是北方深秋的样子。雾霾锁城也不会出现,经常有的是阴雨天。吃过饭的下午,秋秋带我们去滇池边喂海鸥。堤上人不多,空中的海鸥却不少,我们掰下小块的馒头高举着手,吸引着海鸥来啄。
海鸥一定跟人混熟了,毫不忌惮地冲过来叼走馒头,甚至站在人的身边。小雨来了,天阴下来,原本看起来散乱的海鸥忽然成群向湖面飞去,同一时刻,同样动作,一只海鸥都不见了。正纳闷时,又一起向堤上飞来,飞到人们头顶脚边。一会儿的时间里,海鸥几次的集合解散,不知道进行了什么神秘的仪式,秋秋说也许天气变化引起海鸥异常,却比晴天的时候海鸥多得多呢!
小雨夹着冷风把我们吹回了车里。秋秋提醒我们下一站——大理海拔更高,会更冷一些。
第二章
昆明到大理并不遥远,鑫仔看着导航,认为走小路会更有意思,没想到这个概念贯穿在我们全部的行程里,让我们看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风景。
小路意味着离开了高速、国道,更多是穿村的公路,路边一会儿是田野,一会儿是水塘和村庄。走着走着,白墙青黑屋顶的房子出现了,白族聚居的地方已经到了。只有白族的房子,墙上会画着花鸟山水,会写着诗句,窗棂屋檐描绘得更繁复。记得徽派建筑是内部雕梁画栋,外面是严肃森严的白墙黑瓦,让人想起满腹经纶老学究;而大理的房子,就是白衣胜雪,又刺绣簪花的小姑娘。也许相对于汉族崇尚的内敛,少数民族的喜好都是外放的吧?放在建筑上,放在歌舞里还有每天的服饰上。
白族的服饰多么漂亮呀!尤其是名叫“风花雪月”的头饰,弯如月牙,装饰着鲜艳的刺绣和流苏,凝聚了大理的浪漫印象。我希望遇到穿着白族服饰的姑娘,却始终未见。民族服装总会出现在上年纪的女性身上,她们或是摆摊卖货,或负重行走,头上戴的头饰是一块质地较硬的深色花纹布,用来把长辫子固定在头上。衣服是深蓝和绛紫的布,简单的绣花泛着古旧,有着劳作的痕迹。我想着,也许他们也珍藏着精美的衣裙,要在节日里才盛装出场吧!
当地人忙碌在古城里,卖手编的彩色手链,还有乳扇,恐怕只有大理才有乳扇了吧!一片平淡无奇的奶皮,抹上玫瑰酱在火上一烤,满口烘烤过的奶香加上玫瑰酱的香甜,还可以加咸的辣的酱。喜欢奶制品的鑫仔已彻底被征服,像我这样不爱零食的人,吃过不忘的不多,四川的冰粉算一个,再有就是乳扇了。
鑫仔拿着相机,走到一座古庙门口去拍屋檐上的装饰,拍完向里面望了望,笑个不停地跑回来,告诉我里面在打麻将。我走近一看,好么,小院子里凑了三四桌麻将,正打得火热呢!这风花雪月之地的古庙佛前,也有如此凡俗的一面啊!
在大理的两天,我们逛了两座古城——大理和双廊。和许多古城一样,这里已经很少见当地人居住,而被各家民宿、酒馆、店铺占据,被城市的人们装扮成寻找“诗和远方”的地方。一座古楼前展出了一百多年前大理的照片,有街巷、民居、贸易、马帮······黑白照片上人们穿着粗糙的衣服,驱赶着马车,背着货物,蓬头垢面,笑得满脸皱纹……那是大理一百年前的人们本来的生活。
而今,依山傍海的古城迎着“小资”的东风,誉满四方,就像一个少数民族姑娘,换上优雅的套装、高跟鞋,化上精致的妆,一样很美。
只是美得太像别处。
晚上的古城灯火阑珊,回到民宿,店员送来两碗热乎的银耳汤,我们坐在房间门口喝完,又起来去拍照。这是一家很用心的民宿,围着院子建了三层楼,院子中间设计了一个浅浅的水池,砌成天蓝色。整个楼类似高迪“巴特罗之家”的建筑风格,墙、走廊、柱子都没有直线,每一层走廊的外墙上都栽满了小花,一簇簇的紫色、红色垂到白墙外。
在院子里慢慢走着,入夜了,四周都是寂静的,有些冷清。我们欣赏着这座漂亮的房子,拍下它精巧设计的角落。温暖的灯光,像一张绒绒的厚厚的毯子,渐渐让人恹恹欲睡。
第二天早上,我们好奇地爬到房顶,房顶上有个玻璃房子做餐厅,外面有一条木头船,种了满满一船多肉植物,小家碧玉的观音莲,竟如盆一般大。身后的苍山也进入了冬天,现出苍黄的颜色,天空仍然湛蓝明净。
早晨的空气很冷,上午仍不见转暖,鑫仔提醒我已经到店要拍照了,我才想起这家民宿送福利,要给拍几张“天空之境”效果的照片!于是奔回房间翻衣服,飞快换上粉裙子和小白鞋,鞋带都没有穿上就拉着鑫仔上了房顶,原来是一个平台上装了一片深蓝色反光的砖,人站在上面会有倒影,拍出来有站在镜子上似的感觉。那么还等什么呢?在这清冷的上午,蓝天与苍山之下,来呼唤春天吧!只要鼻涕别流出来被拍到啊!
在双廊的那天早晨,鑫仔很早就起来拍日出。等我爬起来跑到房顶上时,围绕着洱海的层层民宿还在沉睡,水面寂静无声,偶尔有一群鸟落下歇会儿脚,又结伴飞走。鑫仔一个人背对着我,在清晨的薄雾中,神贯注地摆弄着无人机,见我来了兴奋地说,刚才日出的时刻,这里的天空和海面都染成了红色。
到了晚上,我们目睹了夕阳一点点落下去,苍山和洱海隐身了,古城里的灯光也如人一样越来越少,还原了日落而息的生活。古镇里小巷交错,有的干脆没有灯,我和鑫仔并肩走着,并不胆怯。有的路灯在地上,在石墙和台阶边,照亮小巷里路的走向,我们却还是走错了路,打电话问民宿里的男孩,他跑出来找我们,回去之后,还送来了热牛奶。第二天出发时,这个二十多岁模样的清瘦男孩,在路上执意要帮我们提箱子,送我们走出古镇,一直到停车的地方。
几年前从大理匆匆路过,为苍山上飘动着滚滚白云惊叹不已,这次再见面,冬季的苍山不见苍苍绿林,山顶的白雪也很稀疏。离开的时刻,我们的车沿洱海开着,舍不得这一大片水。它不像江河流动有声,只有在它身边才能听到它的气息。然而这里的一切生灵都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天更蓝了,大团的白云在天空中,像翻卷的白浪,比下面静静的洱海更像海。过不了多久,苍山又会被绿色覆盖。在时光中,人和城都太容易变了,只有山水容颜依旧。
第三章
离开了洱海边的路,开向腾冲。五六个小时的车程,看着蓝天白云聚散,和鑫仔漫无目的地聊着天,困了就睡一会儿,不觉得漫长。
鑫仔开着车,我不愿听他手机里那些听不懂的歌,就放《晓说》给他听,他却抗议说听困了,想必也是开车累了。我们买的两盒鲜花饼,就是行路途中的唯一干粮。鑫仔喜爱甜食,却宣布为了不长胖要少吃鲜花饼。等开到一个服务区,我去过厕所,就在车边活动一番腿脚等鑫仔,一会儿见他两手拿着东西回来,举到我面前——蒸米糕,还有大大的烤鸡腿!
米糕我很喜欢,鑫仔一个劲儿让我多咬几口鸡腿,我尝尝觉得味道一般,他却啃得很高兴。垫了肚子,更有精神赶路了,渐渐看出来周围的山从苍黄变成了浓绿,被树林厚厚地覆盖。鑫仔听我说了腾冲有温泉,兴冲冲地订了温泉酒店,迫不及待要去体验。
到达腾冲,找到了半山上别墅区里的酒店,接待我们的姑娘也热情地要帮忙提箱子,并嘱咐我们什么时候要泡温泉提前预约,他们要把温泉池再清洗一下。
告别了酒店工作人员,我们开着车去寻觅又一个云南特色——菌子火锅。几年前我和爸妈来时,秋秋请我们一家吃过,我跟鑫仔说过之后,竟然勾起了他的馋虫,自从到了云南就眼巴巴盼着,所以管他菌子是鲜的还是冰鲜的,先解了馋虫再说。
腾冲有很多地方卖翡翠玉石,我们找到的火锅店就在一家玉石店楼下,装饰得很气派,服务员嘱咐一定要煮半小时才可以吃。我跟鑫仔说野生菌很多是有毒性的,煮不熟吃完了会不舒服,甚至有幻觉。他恍然大悟地说那岂不是跟苦艾酒一样?更加重了他的好奇心。
鑫仔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危险性,是不会引起他的兴趣的。
菌子火锅以鸡汤为底,将切块的鲜鸡肉和菌子同时下锅,都是鲜美的食材。我点了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几种,还要了鸡脚菜和小包子。鑫仔指着端上桌的菌子让我逐一介绍,我也只认识会变色有毒性的牛肝菌了,煮进锅里,除了羊肚菌有形象的外表之外,更分不清谁是谁。
等待美味成熟的时候焦急又幸福,特别是饿着肚子赶了大半天的路,我们忽然想起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看着眼前满满的砂锅慢慢煮着,原本冰冻支棱着的菌子融化、柔软,牛肝菌褪掉骇人的青色,混在锅里认不出了。外面天已经黑了,我拍下火锅的照片发给爸妈,他们像每天一样问着去哪了?累不累?吃得住得好不好?我不在家,他们应该把节日当平时来过了吧。
终于肉煮烂了,汤也成了,菌子嫩又弹,入了鸡肉的香,去了汤的油腻。吹着热气吃一碗,又暖又放松。惊艳的是鸡脚菜,煮进汤里绿油油的,吃起来又滑又脆。
小包子咬一口也满口咸香,馅料里包了些黑松露,我们又追加了同款的饺子。
吃得胃和心都满足得不得了,开上车回酒店,路上比白天更安静,看不出新年前夜的样子。鑫仔赞叹这里的路上很少有红绿灯,都是环岛,开起车来好顺畅。
酒店一会儿就到了,四处静悄悄,星星亮亮的。
换好了泳衣,我们就去了一层的温泉,是这家别墅的一个小池子。鑫仔迫不及待地跑进池子,叫着水热,吓得我只敢伸出一只脚试试,再慢慢泡进去,感到温泉水很滑的触感。“喂,真是温泉呀!”“你怎么知道?不会是热水吗?”“温泉水是滑滑的呀。”
整个浴室并不大,供两人使用很适宜,房价仅两百多,却提供专享的温泉,也许我们避开了旺季,但也真的很实在了。泡在温热泉水里,酸痛的腰背和肩膀有了很大缓解。听说温泉有很好的美容作用,但是没见过把脸也泡进去的,这里的水恐怕比外面买的化妆水要好吧,我一边想着一边把水在脸上拍拍。终于感受到了泉水是滑的鑫仔这会儿又发现了桑拿房,开心地跑进去蒸,里面传来一阵阵凉水泼在热石头上的“刺啦”声,热气跟着飘了过来。
“不要泼水啦,热!”
“快过来蒸呀好舒服!”
我泡得有点头晕,出来透口气。几年前舅舅来腾冲时,泡过树林里的温泉,还有飘在泉上的托盘送水果,据说比日本的温泉还好,让我脑海里充满了想象,这一次出来时还给鑫仔讲了,讲得他也充满了想象。可我们到这里已是晚上,明天要去热海又要赶路,也许体验不到了,让我有点遗憾,倒是这家酒店送了我们“私汤”,虽然只有室内一个小池。鑫仔在桑拿房和温泉池里乐此不疲地来回切换,还拉着我一起切换。看到他这么开心,也冲淡了我的遗憾。
第二天睡醒了,开车去热海,一个很有名的温泉景区。腾冲境内遍布火山和温泉,同时又被高黎贡山环抱着,冬暖夏凉、四季温润,北方的隆冬时节来到这里,依然是满目葱郁,山花盛开。
热海景区路不远,一到停车场,就有人招呼我们买鸡蛋,景区里一定有温泉可以煮蛋的。我们买了一串四只鸡蛋,想起那句话——云南十八怪,鸡蛋穿着卖。
提着鸡蛋走进景区,依旧没有多少人,对面山上的林木层层密密,身边经过的一株叫不出名的树上开了一树粉色的小花,嫩嫩地开在一山浓绿前。空气也静静的,一缕风也没有,只有均匀的植物香气。
还没见到一个热泉,鑫仔先被一处卖房的底商吸引过去了。里面接待的小姑娘笑眯眯地讲着腾冲各地的美景——火山地质公园、湿地、茶花村、和顺古镇,再一说楼房的房价六千多一平米,鑫仔立刻转过头对我叫着:好便宜呀!又兴冲冲地问跃层是什么价格?小姑娘报价不到一万,他又一转头:好便宜呀!我一边翻白眼一边把他的头推回去,没准小姑娘一听这话认定了我俩是富豪。但我承认,住在春暖花开、空气清洁,又有天然温泉的地方,真可谓此生的终极梦想,何况价格只是大都市的零头。我和鑫仔走出来还在算着,买一个多少平米的小户型要多少钱,大一点的要多少钱,算得心潮澎湃。大城市人移居小城市,最牵绊的是工作和家人,人身自由是最无价的东西,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实现呢?梦想还是要有的。
景区里有无数个大小不等的热泉,咕嘟咕嘟冒着泡,有的汇成小池,有的流成小溪。有一处瀑布,一股滚烫的泉从石缝中喷射出来,蒸汽和硫磺味弥漫很远。
沿着上山的路慢慢走着,鑫仔拎着相机,我拎着鸡蛋,天气是那么适宜户外玩耍,用鑫仔的话说,要是住在这,每天他都要去山上跑个几十公里。真是啊!这儿的天气舒服得好像空气里都是氧气泡泡,让人忍不住大口呼吸,要蹦要跳起来。
爬上几个坡就看到了最有名的“大滚锅”,这个又圆又大的池不停地翻滚着清澈的热泉,在阳光下水呈浅蓝色,池边一层洁白细腻如奶油的石边,不知道是否属于钙化现象。鑫仔一见就喊着:应该涮羊肉片嘛!
涮不了羊肉片,我们是该把手里的鸡蛋解决掉了。鑫仔发现在大滚锅的两侧各有一个很大的蒸笼,引锅里的热气供游客蒸鸡蛋,上面有一个大盖子,盖子顶上接了一个杠杆,可以撬开。鑫仔去杠杆的头部把它压下去,盖子掀了起来,热气瞬间跑出来,我见有几串鸡蛋躺在里面,赶快把手里的放进去就跑开了。后来的游客也在找加工温泉蛋的地方,看到我们的操作,也好奇地过来抬盖子丢鸡蛋。
大约十分钟后,取了鸡蛋坐在一棵挂满了许愿牌的菩提树下剥开吃。蛋清弹弹的,蛋黄粉粉的,几口就吃下肚子,感觉这几只珍贵的蛋是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蒸熟的。再一次享受温泉的馈赠,也是不枉此行。
第四章
从山上走下来,踏着湿润的土地,想着我们就要行驶最长的一段路程了——从腾冲到西双版纳。在云南版图上,腾冲在西边,西双版纳在最南边,如果走高速公路,则要开回昆明,再从昆明开过去,用时约16小时。鑫仔研究过地图后,问我可不可以跟他开另一条路——不走回头路,自西南边境地区开到西双版纳,用时约14小时。我想了想后同意了,再走回头路累又缺少新鲜感,尽管新选的路最好的路况是省道,然后是县道和无名路,还有大量山路,但我相信自驾过川藏线和印尼山地的鑫仔,一定可以将我平安带到西双版纳,我充满了和他一起冒险的刺激感。
下午三点,我们告别腾冲,开上了向东南方的路,晚上不知会住在哪,路上不再路过较大的城市,只能尽力找好一点的酒店。鑫仔加足马力,车很快出了城市。
驾驶在山路上,鑫仔开得稳而快。我要求换他开时,他总说要多开一会儿赶出一些时间,让我先睡一会儿。我只有坐在旁边,问他要不要喝水?吃不吃水果或鲜花饼?要不要听一会儿《晓说》?
我判断我们这一条横切下来的路,有一部分是横断山区,是二三级阶梯的交汇处,最复杂、最美的地区。眼前只见延绵的山林,偶尔路过小村镇。天有些阴,温度还很舒适,我不知不觉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两个小时以后。鑫仔见我清醒了,先说听到我打呼噜了,又告诉我刚才我睡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四车道、有红绿灯的很大的村子,怎么在我睡着的时候他总能发现美景或奇异的事?窗外依旧是山,我们的小车在七百多公里的路程上一米一米地推进,少有宽阔平坦,很多是没有柏油的窄路、一个个连着的发卡弯。除了去加油和去厕所,我们一直没有停车。路过的村镇里有小餐馆,写着“佤族土菜”、“拉祜族特色菜”,这些人口很少的神秘民族此刻就在我们的车窗外吗?从村子的房子已看不出他们的民族特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车窗外看见了一条河,与我们平行着,向同一个方向流去,从车里看,该有几十米宽,流得很急。“河水是什么颜色?”鑫仔问我。“绿色的。”“会不会是怒江呀?”我翻看导航,果然是怒江。没想到在认不出所在的重山中,意外地与怒江相遇,并肩同行一般伴我们开了很远的路。这条大名鼎鼎的江默默地行着它的轨迹,天色越来越暗,江水淡淡的青绿色也渐渐黯淡下去。
前几天我在高速上开车时,鑫仔就笑我开得太紧张,绷着脸,这会儿见我又担心,他反倒轻松地笑道这条路比他开的进藏路要好多啦!同时一边开车一边教我,在山路上,当前方有大车,视线不好时一定先跟在大车后面慢慢开,等到左转弯时,如果弯道之后是无车的直道时可以果断超车。我问他:是不是开累了?
不累呀。
每次问他都这么一脸轻松。
怎么可能,开了好几个小时,我坐着都累了。我强烈要求跟他换,虽然自己少有开山路的经验,但可以开慢点。
天黑了,打开车灯勉强照亮前方一段,我才明白天在山里开车是随着山路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景尽收眼底;到了晚上只有一片漆黑,也不存在路灯一说。我开起来明显比鑫仔慢,也谨慎很多,鑫仔坐在旁边,打开他喜欢的音乐,提醒着我说可以打开远光,但对方来车时要赶快关上,转弯之前要鸣笛。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操作适应。见我情绪镇定,鑫仔打着哈欠说:“亲爱的,我先眯一会儿。”
我立刻喊道:“你别眯!不行!”
把鑫仔吓了一跳。
“天太黑了,你帮我看着路,别睡!”我真担心他睡着了我会带着他一起开到山沟里。
“哦哦,不睡了,哈哈哈。”
我开了几十分钟,又被鑫仔换过来了,他说要在晚上赶到一个可以住下来的地方,我们不再想吃饭的事,饿了就吃鲜花饼,就这么一路赶下去。
幸亏换了人,马上到来的路满是坑洼,被车碾压后晾干的泥印子形成一条条坚硬的棱,轮胎啃在上面,整个车颠簸不停,没有别的路,也没遇到别的车,这一段路叫什么名字?路边的村子住着什么人?外面有什么风景?全然不知也看不见,只有不停向前。
“怕不怕呀?”鑫仔轻声问我。
“嗯!”
“不用害怕,这才有山路的样子嘛,嗨起来呀!”
我真是快被气笑了,不过又一想,反正没得选,总比战战兢兢或者愁眉苦脸好,有个胆大的在身边,自己也豁得出去。
还好这段路没有太长。
晚上十点多,终于赶到永德县。县城只有零星几盏路灯亮着,周围有些房子和楼,都关着灯。在我们犹豫要不要往回开几公里去找酒店时,鑫仔意外发现了一家最近的酒店,它的入口隐藏在一个大院子里,我们为能住下休息并且有停车的地方,一下子松了口气。
已经准备好不会有民宿可以住了,只希望房间干净。这一家名叫“温泉酒店”的酒店,像二十年前的游泳馆入口,前厅的墙上挂着很多件游泳衣,还有穿着泳衣的塑料模特。前台给我们分配的房间是后院平房的一间,我们拉着箱子过去,客房区很安静,住的人也很少,有个光着腿裹着羽绒服的长发女孩走在前面,让我好奇这边的女孩都这么不怕冷吗?
打开一道大铁门进了房间,打开灯一看,鑫仔差一步就掉进一个大坑里,房间一进门的一侧是一个挖进地下一米余深的淋浴区,四四方方的,贴着瓷砖,周围完全不见任何遮挡。右侧一个镂空屏风里是厕所,也没有门和隔间,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计!
除此之外,房间里的陈设虽然简易,不仔细看的话还算干净。鑫仔去车里拿东西,回来说听见有人对前台说“今天4号有订单啊。”,他判断这个酒店有不正当的服务。
我听了感到一阵不自在,下意识看了看床,不知道什么人睡过。不过它铺着很白的上面有羽毛图案的床单,有种很干净的欺骗性,眼下也顾不上别的,只要安全、有地方睡觉。鑫仔走到坑边上打开淋浴龙头,惊喜地发现了热水,招呼我去洗脚。我们谁都不愿意到坑里去,只站在上面,在坑的边沿伸出一只脚冲一冲,再换另一只。摇摇晃晃洗了脚,再用冷水洗脸刷牙,然后躺下去盖好被子等待睡眠降临。关上灯后,耳边传来酒店KTV里嘶吼的歌声,这条路上也许没有太多游客,但是有繁忙的货运往来住宿。我忽然想起进来时走在前面的光腿女孩,在这样安静的小镇的夜,这样的装束几乎让我的疑虑确认无疑了。没有来得及多想,我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七点多钟时我们已经出发了,像前一天夜里一样,只有我们两人拉行李箱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夜里下了雨,车洗得很干净,还挂着水珠。
车继续在山里开着,山间飘着雾,路上也飘着朦朦一片,早上的山路上车很少,那些大车也没有上路,鑫仔正是想趁着这个时间多赶点路。车里放着欢快的音乐,竟然不觉得饿,一晚的休息带走了疲惫。外面的山很青,打开窗,凉而潮湿的风吹走困意,今天十个小时的路也不担心了。
白天行路,心情又轻松起来,再没有夜晚的紧张和迷茫。尽管鑫仔自称开山路变化多,怎么开也不累,我还是强制换下他去休息。在此之前,山路我只开过北京山区的,至于云南山区的——我对自己说:路还是路,不要自己吓自己,光天化日之下,何来畏惧?可别错过这么好的练车机会。想着几百公里外的西双版纳,我调好座椅,踩油门出发。身边的鑫仔放倒椅背,没几分钟就睡着了。
昨晚鑫仔专注开车,没有好好看一眼怒江。轮到我开时就更不敢放松,路上的车渐渐多了,急弯仍然不减,我盯着前方,错车时慢慢地不再紧张,超车也越来越熟练了。山水匆匆而过,身边的鑫仔睡得很香,我发觉自己开得很快,也很稳,我要好好地开出大山,把我们带到宽阔的公路上。
有时会经过村庄,有时看到在路边行走的人,不知道自己又到了哪个民族居住的家园。不时地能看见做生意的招牌上出现“仡佬族”、“傣族”“佤族”的字样,他们看见开车的我,会露出好奇的神情。在今天,我开车出大山仍然觉得这样辛苦,那么几十、上百年前,遥远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先民过着怎样的生活?说什么语言,有什么习俗,有没有离开过大山?
生在何处身不由己,不知道他们幸福还是迷惑?那天我问鑫仔,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生长在大都市,从小到大承受着压力和竞争,还是愿意生长在小城市或风景区,整天与山水为伴?
鑫仔平静地说,还是会选择生长在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到小城市生活会相对容易,如果生长在偏僻的地方,想去大城市生存就太难了。
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加班熬夜的人们总会羡慕生活在山水间的人,而真实的是,他们除了享受山水,还要向山水要衣食住行,以及后代的生活,这和在城市上班的人没有本质区别。在大理时,我们看到遍布外来人开的民宿,当地人在民宿里打工,除此之外的营生仍旧是做农活。鑫仔说他们就像城市里的人一样,当地人给外来的老板打工。当地人存在富裕的一批,但还是太少。
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对今天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能有更多的选择。
一路上盘旋、进山、出山,身边的鑫仔动了动,醒了过来,感慨着自己终于有帮手了,能在副驾驶座上休息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见他说话了,马上提要求:我要喝水!给我剥个橘子!
我开的这一段路没有掉下速度,鑫仔为经过路边看到的“上允土锅鸡”的招牌没停下而遗憾不已,只得又吃个鲜花饼安慰自己。天气明显热了起来,后面的路平坦了很多,我的心情也跟着天气一起明媚起来,外面的树木更高大繁茂,植物如魔术一般变成了芭蕉和甘蔗,一路以来的多云天气,也变得艳阳高照,阳光在条条云带间闪着,晃着眼睛。
我们选择的路线,共遇到三次边境警察来检查身份和询问去向,不论日夜。这条路是走山路最多的一条,却也是用时最少的一条。从腾冲出发,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龙新乡、平达乡、勐堆乡,宿永德县。继而走施孟路、羊耿线、小勐线。途径沧源、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再走上西景线,经过多个哈尼族、布朗族民族乡,最终经勐海市到达景洪市。
第五章
自告别腾冲的下午,经过了三餐没有正常吃饭,终于在第二天下午五点半到了西双版纳景洪市,路上倒处是茶的广告牌,很多建筑有尖尖翘翘的檐角。想到要吃大餐、逛夜市,我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住的地方在有名的度假区“告庄”,这里有无数的酒店和餐厅,还有剧院和游乐场所。找到酒店放下行李,我的冲锋衣换成了牛仔服准备出门,看到鑫仔已经穿起了半袖T恤,说什么也不肯加衣服,我不禁笑自己——我们已经从冬天来到了初夏,我的思维还留在冬天没跟上呢。
景洪的气氛真和天气相配,街上的车、摩托车、行人来来往往。酒店推荐给我们的“曼飞龙烤鸡”,就在一条热闹的步行街里,看起来就是傣族干栏式建筑,里面也是敞开的,没有隔间、墙和窗,圆形桌子是藤编的,矮矮的,人们坐在小藤椅上用餐。我看到没有两人用的小桌,也跟鑫仔在一样的大桌边坐下,看了菜单后决定点一份双人套餐。店里的招待不像之前几个城市的服务那么热情,用餐的人却越来越多,到六点多已经座无虚席,看起来大多是游客,我想起来,在冬天里,这里迎来了北方人避寒的旺季啊!
套餐端上来了,我才明白为什么只有大桌——一份烤鸡之外,一大盆米线、一份香茅草烤鱼、炸猪排、当地产的青菜、米饭、菠萝饭、玉米、红薯、糯米甜糕、黄瓜薄荷叶,还有叫不出名的菜叶和鸡肉混在一起的辣味菜饼,另外还有两杯百香果茶。每一份菜都放在绿色芭蕉叶上,再一起用一个又大又圆的笸箩托起,摆在我们面前。
这样丰盛的一大桌让鑫仔和我欣喜不已,我赶快盛了两碗热乎乎的米线,以慰饥肠,吃饭的时候,才知道饿了。和亲爱的人一起香甜地吃着可口的菜,此刻的幸福如此真实。
一路上总伴有饥肠辘辘,好在最终都得到了补偿,喝着百香果茶,看着满堂用餐的人,自己似乎从行走山林又回到了热闹的烟火人间。
正发着呆,一声奶声奶气的“买点花生吗?”叫醒了我,定睛一看,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从天而降一般,挤到我和鑫仔跟前,眨巴着眼睛。
我跟鑫仔对视一眼,小男孩也看看我们,脸上是不懂羞怯的天真,好少见这样漂亮的孩子!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小小的有点嘟着的嘴,黑黑的头发,圆鼓鼓的小肚子,衣服穿得很干净。我忍不住摸摸他的小胖脸和小肚子,问他叫什么名字?告诉他我们吃饱了,不买花生了。他似乎听不懂了,也不答话,却也不怕,一下子亲昵地抱住了鑫仔。鑫仔也被打动了,笑着搂着他。再一回头,一个年轻女人跟在身后,应该是他的妈妈。我注意到女人的篮子里盛着几包花生,孩子的脖子上挂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