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視頻具足般若空性通達存世極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63.html

保利香港將於年秋拍舉行

「清淨廣嚴—重要藏家珍藏永樂宮廷造像」專場

10月2日下午4時

香港君悅酒店宴會廳

請點擊觀看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賞析視頻

轉輪王自在觀音面頰豐滿圓潤,修眉彎折,細目上挑,櫻口微微上揚,面容如少年般,柔美自然。頭頂安置阿彌陀佛,下著裙裳,滿飾瓔珞,顆粒畢見,華麗異常。右手撫於支起的右膝,呈轉輪王坐,似水月觀音,呈悠然自得之狀。

LOT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

款識:「大明永樂年施」底板「計重乙(壹)分,珠心,珠十三(粒)」

來源

倫敦蘇富比,年11月7日,編號

估價

HK6,,-8,,

US,-1,,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側面)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度為根本誓願的十地等覺菩薩,也是大乘佛教中信仰最為廣泛的神祇之一。其崇拜源自印度,因佛教的傳播而傳入中國內地,並隨《正法華經》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等的譯出而勃興,繼因淨土思想的盛行而獲得進一步發展,長盛不衰。七世紀中葉傳至朝鮮、日本等地。約在同一時期,觀音信仰也傳入了西藏,並在藏傳佛教中尤為興盛起來。藏文史籍記述其源出自「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神猴菩薩和度母的化身岩羅剎女」的結合;更將松贊干布及歷世達賴喇嘛均視作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達賴喇嘛所居的宮殿也以觀世音菩薩的應化道場「布達拉」(梵文potalaka)命名。觀世音菩薩本身更被奉為雪域高原的神聖護持者而被虔誠地尊崇與祈求。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線描圖(正面)

觀世音菩薩的造像因信仰的普及而於漢藏等地均十分隆盛,其形象則因其應化無方而相狀眾多,有所謂蓮花手觀音、獅吼觀音、四臂觀音、馬頭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乃至「六觀音」、「七觀音」、「三十三觀音」等,在怛特羅密教中更有本尊形象的出現,此中以一面二臂之正觀音為其本形。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局部)

此尊銅鎏金觀世音菩薩一面二臂,作正觀音形。尊像方面闊額,嘴角上挑,修眉細目,寂靜慈祥。頭戴寶冠,繒帶束髮,寶冠之后,頭頂上安置化佛,為阿彌陀佛,這是觀音菩薩的重要標識。袒上身,披帛帶,下著裙裳,周身佩飾瓔珞、手鐲、臂釧、腳鐲等。上體略呈三折枝勢,右舒遊戲坐姿。左腿橫盤,右腿支起,左手撐於左腿後的寶座上,右手撫於右膝,為水月觀音典型的造型樣式,即所謂轉輪王坐。通常稱此造型者為「自在觀音」,也名「世間尊觀音」,漢地命名習慣可稱為水月觀音。

(左)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右)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轉輪王坐即輪王坐,也稱輪王跏或輪跏,與全跏趺坐、半跏趺坐,為諸佛之三種坐法。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雲:「禮,諸佛已全跏半跏或輪王跏,隨意而座。」《施餓鬼甘露味大陀羅尼經》關於此坐形狀,亦有簡單之記載:「先以右手如托頸狀,去頸一寸許,以肘安右膝上,次以右仰側,舒五指垂右膝上,作施乳狀。」此種坐法,大抵左足深屈於內,右足直立,左手於左股之後著地,右手之手頭或前膊梢邊,安於右膝上,因而上半身之重量,稍傾於左方。為此坐者,意義所在,蓋為「即發大悲心,拔濟利安樂」。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側面)

這件姿態優雅的觀世音菩薩,可能是所有永樂宮廷造像中神態最為優美,最能得觀音大自在神態的一種造型。觀音菩薩面相祥和,上體略呈三折枝勢,左腿橫盤,右腿支起,左手撐於左腿後,右手撫於右膝,身姿微向左傾。給人以一種自在、放鬆的神態,這是一種充滿著永恆慈悲的形象。優雅擺動的身軀配戴著寶飾,顯現出皇室尊貴的身形與相狀。

(左)明宣德銅鎏金自在觀音菩薩坐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右)明宣德銅鎏金南海觀音坐像

?香港蘇富比,年4月8日,編號

菩薩頭戴花冠,正面中央花瓣根部又各出一枝花瓣向兩側伸展,形成月牙形狀,為當時造像常見的花冠樣式;頭頂束高髮髻,髮髻由髮辮編成,呈塔狀高聳,前後清晰可見橫向分布的辮狀編髮,髻頂安摩尼寶珠,余髮則結成兩條髮辮分垂於左右兩肩;兩耳側各有一條繒帶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大耳璫。面形寬大,眉如彎月,雙目低垂,鼻直適中,雙唇微啓,具有中原漢人明顯特徵,雅致的眼睛與嘴唇表現出悲憫的神情,此處鮮活精緻的細部彩繪豐富了向下凝視的寧靜神情。

寬肩細腰,軀體結構勻稱,造型端莊大方,具有藏式造像鮮明特點。上身胸前掛項圈和長鏈,項圈下又墜U字形連珠式瓔珞;下身著長裙,衣紋表現十分特殊,這也是本尊造像最為經典的地方,大腿處可見雙連珠線表現的波狀衣紋,連珠線之間高浮雕雕飾凸起的小花瓣,小腿處有一道連珠線鑲飾的寬大衣緣,衣緣上刻畫纏枝蓮。腰間束有寶帶,腰帶下亦墜滿一圈U字形連珠式瓔珞。全身披大帔帛,帔帛披覆雙肩下垂,繞過手臂飄垂於身後;手臂、腕和足部飾有花形釧鐲。

身下是雙層束腰式蓮花座,造型周正,做工講究。蓮座上下邊緣裝飾連珠紋,前後滿施蓮花瓣,蓮瓣細長飽滿,上下對稱分佈,頭部飾有卷草紋。寶座正前方刻款位置有磨損,隱約可看到本尊造像的原刻款:「大明永樂年施」款。封底原裝,底板上鏨刻有「計重乙(壹)分,珠心,珠十三立(粒)」,從鏨刻文字可以瞭解到此尊造像裝藏的大致內容。

明永樂銅鎏金聖觀音坐像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藏

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

?鴻禧美術館藏

明宣德銅鎏金轉輪王觀音

北京保利,年6月6日,編號

在佛教中,中原地區觀音崇拜與菩薩形式的發展是和西藏藏傳佛教的傳統不盡相同。此尊造像乃永宣宮廷造像中的「漢藏風格」,這種風格融合中原造像和藏傳佛教造像特點。此尊轉輪王自在觀音的造型與早期斯瓦特、克什米爾或者東北印度帕拉地區的造像不同,雖然也採取了大王遊戲坐姿,但右手撫膝的姿態則顯的更加輕鬆自在。這種漢藏融合的造型在永宣宮廷造像中達到了巔峰,目前存世的可作參考的永樂、宣德宮廷造像不過數尊。西藏羅布林卡藏有兩尊永樂銅鎏金思維觀音同樣為大王遊戲坐姿,不同的是這兩尊造像以手背輕托微傾斜的的頭部,而手肘安置於立起的膝蓋上,雖然造型與本尊不同,但都表現了觀音菩薩的自在之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永樂銅鎏金自在觀音,觀音曲左腿,舒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左手握經書置於胸前,右手自然垂直放於台座之上,同樣也是表現了觀音的自在之姿。香港蘇富比年春曾拍出一尊帶有明確「宣德十年」紀年款的銅鎏金南海觀音坐像,尺寸巨大,高78cm,其造型與本尊自在觀音造像完全相同,可作參考。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背面)

須要注意的是本尊造像與常見永樂宮廷造像不僅在造型上有所區別,更重要的是本尊下裙寫實的高浮雕花紋的裝飾,能與本尊造像互為印證者乃是臺北鴻禧美術館早年舊藏的一尊11釐米高明永樂銅鎏金自在觀音像,造型及下裙高浮雕裝飾極為相同,然不足本尊尺寸之大。原天津文物公司舊藏有一尊明永樂銅鎏金觀音菩薩像(參見《金銅佛像》頁,文物出版社,年),高18.9釐米,造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永樂銅鎏金自在觀音近似,此尊造像下裙同樣高浮雕裝飾有精美的花卉紋。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線描圖(背面)

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件明宣德銅鎏金自在觀音,高26釐米,下裙同樣高浮雕裝飾,可以看出兩者之間風格的傳承。在下裙衣紋的高浮雕裝飾上達到巔峰之作的當屬西藏布達拉宮藏明十五世紀銅鎏金聖觀音造像,高80釐米,台座前鏨刻有「大明永樂年施」款,下裙高浮雕精美花草紋,每層圖案或圓花,或蔓草,或團錦,繁瑣華麗。若論造型、神態與美感與本尊自在觀音最為接近者可參考北京保利年春拍推出的一件明宣德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高24.5釐米,這兩尊造像都著重表現了觀音菩薩得大自在的情景,姿態優雅閒適,藉以喻示觀音通達空性之理,具足般若大智。

明永樂銅鎏金轉輪王自在觀音(下身)

十三世紀時,藏傳佛教傳入內地,為元朝皇帝所崇信。明朝繼續扶植藏傳佛教,但一改元朝專奉薩迦派的作法,實施多封眾建,而宮廷造像則作為頒賜的定例品,由御用監佛作承造。永樂宮廷造像風格上乃以印、藏模式為原形,有機融入漢地傳統審美意趣,表現為高度融合的藝術特徵,並以銅質細膩,鎏金純厚,裝飾華麗,工藝精良著稱。恰如此尊觀音造像之所表現:其衣紋使轉自然,靈動流暢;裙裾花紋繁縟,鑄造精工;腹部肌膚質感生動,富有彈性;整體氣度兼備宗教神聖氣韻與皇家王者氣派,堪稱精品。

LOT

ARAREGILTBRONZEFIGUREOFCINTAMANICAKRAAVALOKITESHVARA

MARKANDPERIODOFYONGLE,-

H18.4cm

PROVENANCE

Sotheby’sLondon,7thNovember,Lot

Estimate

HK6,,-8,,

US,-1,,

ThisveryfinesculptureofAvalokitesvaraembodiesthesophisticatednuancesofexpressionintheBuddhistimagerycreatedintheworkshopsoftheYongleEmperor.Thefigureradiate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yf/7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