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功法简单易学佛家动功六式

文/竟成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中华少林内劲一指禅

前言本功有助于调节五脏,调和气血,增进饮食强筋壮骨和防治失眠。练功时要求内静外动。内静为养心,养心则心平气和外动则活络关节,能内外得益。

预备:身体直立,头部端正,两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口齿闭合,舌抵牙龈,用鼻缓慢呼吸,意守气海穴,静立片刻,专心练功、去除杂念。

喷气:先用鼻缓慢吸气,小腹尽量内陷成凹形,自然形成提肛,接着用比鼻快而量大地将气喷出,同时松腹,喷尽腹内浊气,连续3次,恢复到预备。

吹气:微微吸气。小腹微微收缩,接看缓慢均匀地从口中轻轻吹出,口留缝约小越好,调整呼吸,不急不喘,连续3次,恢复预备式。

第一式:童子拜观音

两脚分开,下蹲成骑马桩,步宽与姿势高低根据个人身体而定。下蹲同时,双臂上抬,双掌至胸前合十,指尖向上与肩平,头部与身体不动,双手慢慢向左推动,再向右推动来回推动60次,不必过量,尽力而为站起复原。呼吸自然,随着双手一来一回而一呼吸,推动双手只动两肩其它部位都不动,双目视中指尖。

第二式:龙女舒彩袖

两脚分开下蹲成骑马桩,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下蹲同时,双手虚握拳置于腰部左右两侧,眼眼向前。接着两臂向前伸出,与地成平行线,两拳并拢,继而伸指变成掌心相合,十指向前,再转掌使掌心向下,形成两拇指相靠,接着两臂向左右分开与肩平,成一字平肩,双掌再握虚拳,曲肘,使两拳又回到腰两侧,拳眼仍向前,如此反复60次,要量力而行做完起身恢复预备式。

要求同上,唯两眼前视时看自己的双掌变化,双臂至两侧时,双目平视前方。高血压患者,尽量视线低些,若觉得气喘,可在每节功间,采用预备式休息片刻,再做下节。

第三式:白雀衔佛珠

左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虚握拳置于腰两侧、拳眼向外。接着向前弯腰90度,同时两拳向地面伸出,手指伸直变掌,掌心相对,然后渐渐抬起身子恢复站立姿势,此时双掌指尖由地变为向前,再转脸使手指向上,如从地下衔起佛珠之状,接着两臂向左右分开,与肩平,变掌为虚拳,曲肘,落于腰后命门穴两侧,拳背贴后腰。如此反复做60次。

在弯腰向下时,头部低垂可能引起头晕,因此可将头抬起,视线同上弯腰呼气,抬身吸气,呼吸自然、

第四式:观音坐莲台

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虚拳在腰侧,眼向前,下成骑马,如静心稳坐。下蹲的同时将两拳向前伸出,伸指,掌心向上,曲肘,肘离大腿三五寸,双掌如托物,然后慢慢站起。双臂同时向左右分开与肩平,双掌同时翻转,掌心向下,当双臂一字平肩,掌又变虚拳,曲肘,落腰侧。反复做60次。

第五式:佛徒开山门

两脚分开同肩宽,双臂同时向前伸出,接着左臂向右平划,掌心向上,右臂曲肘向左,握虚拳,拳心向上,双臂与肩齐在同一条直线上,接着,双臂由前向右划去,右拳变掌,左掌变拳。如此左右做60次,做完恢复预备式。静站养神,调整呼吸片刻。

第六式:佛陀打呵欠

意守腰部,双掌沿胸前任脉缓慢上升,掌心向上,至肩即双手向左右分开、手到头顶即引气上升至头,可能引起头晕。至肩即可,最高不过口鼻,双手分开时即翻掌,掌心向下。双掌上升时微微吸气,手一分开即吐气,吐气要缓,双掌落腰两侧,大拇指在前按带脉穴,四指在后按肾俞穴,上身顺时针方向转动,扭腰,双手帮助推动骨盆有意识点穴位。左旋吸气,右转呼气。转腰24次。再反方向转24次。即可恢复预备式。

最后双手拍打头部,十指向后梳发,双掌向下抚脸,使头部气息下降至脚联涌泉穴。

喜欢本文的小伙伴点赞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yh/11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