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huiwenxuexiao.com/chaoliu/xinchao/3035.html
"龙门出水"胜景,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与湖北省湾潭镇交界处的金河村凤岗岭,距石门县城多公里。
它是渫水的源头,这源头却来自湖北鹤峰。
5月1日,一行人在南北镇中餐,然后乘车经过黑头岩、操军坝、大城村,向金河村进发。沿途茶香扑鼻,多年的古杉木让我们啧啧称奇!
车到金家河电站,稍事歇息,脚登整整级台阶的“天梯”。登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有人撤退;登到二分之一的路程,又有人撤退,最后只剩下4个人继续登梯,撤退下来的人乘皮卡车从另一条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去。
登上“天梯”,是一条2公里多长的引水渠——把龙门的水引到一个“蓄水池”里,再利用“天梯”的落差,水从天梯旁的涵管里直冲下去,发出装机千瓦的电能。
由于气候阴湿,加上环境幽深,引水渠被一层厚厚的青苔覆盖,人走在渠道堤上,就像走在绿色的地毯上,又像走在柔软的海面上,忍不住坐在“绿毯”上,抚摸着它,呼吸着它。
远望对岸的群山以及山顶上的飘荡的白云,心中自有一种升腾飘逸之感。
两面的万丈悬崖峭壁上,刀砍斧劈,点缀着20多个瑰丽、神奇的溶洞,据说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景,景景相生,组成一张来往穿梭的龙洞网络。洞中的钟乳似神针,似石柱,似宝剑,似龙虎,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而洞外,又是另一番天地——奇岩突兀,剑戟千重。从龙门洞到金家河,一路走去,“仙人守龙门”、“玉免跳金河”、“金蟾望月”、“雄鹰展翅”、“观音莲台”……天工巧成的岩石个体形神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距离“龙门出水”还有2公里,脚下全部是乱石错踞,行走起来,必须手脚并用,加上乱石上全是薄薄的青苔,溜溜滑滑,稍不小心,就会屁股着地,人仰马翻。
大约在乱石间半个小时的摸爬滚打,终于可以看见神秘的“龙门”了。
龙门出水,源自湖北五峰县的弯潭,俗称“秘湖”。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湘鄂界山现在的奇形怪貌。“秘湖”穿越海拔米的界山,地下阴河,潜行20公里,进入湖南石门,在龙门洞出流。
清道光七年(),一场地震造成山崩,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三天三夜的泥石流,使逶迤雄伟的铜峰岭嘎然截为两段,地震的威力成就了一条峡谷,峡谷中形成了凤岗岭宽米、高米的绝壁,人称“千丈崖”。
在千丈崖上,一洞中开,椭圆形石洞口有70米高、26米宽,外壁呈城门状,内壁呈圈门状。
滚滚巨流以每秒2立方米的流量喷射出洞,飞流直下,形成多米高的瀑布,状似龙腾,声如雷吼,气势壮观,形成“龙门出水”奇观。只可惜,由于拦截洞水,用来发电,“龙门出水”处建了一道滚水坝,只有在山洪暴发的时节,才能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观了。
“龙门出水”口有两泉:南为白竹泉,北为鲤鱼泉,中间以单薄的凤岗岭相隔。龙门洞洞内石径宛然,但入洞不到20米,就一片漆黑,有蝙蝠在头顶飞舞,流水很急,水深处有阴鱼可钓。
阴鱼成群结队,据说垂钓鱼时不能出声,稍有声响,则倏而远遁。起初进洞,觉得宽敞,不用弯腰,但越走越窄,至今无人敢尽其源。每当雷雨天,洞中有数百尾鱼儿喷涌出洞,洞中有虫如蟹,当地人称之为“鱼虱”,或呼曰“鱼虬”,又名“锡鱼”。可惜,我辈胆识不够,加上没有照明、划艇等安全设备,只得望洞兴叹,挥手再来了。
清代石门诗人张庭兰曾探险龙门出水奇观,并为奇景所激,即兴赋《七绝》二首——
何年造此混沌胎,赤鲤跃出龙门开。
千尺高崖宿牛斗,一泓碧水藏风雷。
歊阳六月焦下土,河伯飞来共龙语。
愿将一滴泻天瓢,明日人间三尺雨。
张家界有“天门”,石门县有“龙门”,这是上天赐予石门的最壮观、最神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只是由于地处偏远,山川阻隔,形势险要,很多人不知道它。
总有一天,这道石门最有前景的自然奇观,将会成为石门之旅的一张名片,为世人知晓,受游客膜拜,替石门争光!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