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苏州慢市井小园艺圃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小桥流水、横街窄巷,粉墙黛瓦、木栅花窗。谁又能在年少的时候感受和理解苏州呢?对我来说,它温柔又堕落,是有园林的温柔城市。闲情偶寄,诗酒风流,人生苦短,苏州慢。走进市井小园--艺圃。

用百度地图定个位,由景德路到宝林寺前再转入文衙弄,一路问一路走,走过斑驳黯淡的白墙黛瓦,听着家长里短的吴侬软语。不小心在某个墙上看到歪歪扭扭的箭头和小的不能再小的“艺圃”二字,就知道快要到了。小巷深处,唯有步行前往,私以为,艺圃非诚心游人不可得。

艺圃很小,区区六亩,然而园不在大,无人便静。最美的时分便是春末夏初,五月的蔷薇谢了,六月的凌霄正好。一池碧水,几叶荷花,三代前贤松柏;满院春光,盈亭皓月,数朝遗韵芝兰。

园中遍植老柳、梧桐、朴树、黄杨,均青翠疏朗,有隐逸高洁的韵致。仿佛还能嗅到几分古人凝神于青山秀水的物我两忘,以及他们从一花一草里采撷的美好。

旧时的博雅堂改造成了茶室,坐在窗边临水的位置,可以看山水交融、林木葱茏,荷花映日、鱼水相融。傍晚时分,常常坐满了苏州本地人,安安静静喝着茶,话都不大多。这种场景,总是莫名让我有些感动。

曾经看过龙应台有一段话说:“香港有那么长的海岸线,那样璀璨的维多利亚港,没有一个地方,是你可以和三五好友坐在星空下,傍着海浪海风吃饭饮酒、唱歌谈心、痴迷逗留一晚的。”

我始终觉得一个地方好的东西,更多的应该融入人的生活里,让人们生活、流连、生根。如果一个城市的气息只能靠人头攒动的拥挤场面,和留存的景点门票介绍来回忆,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我们认知的方式,而是内心的那种定力。凡尘俗世,幸好还有艺圃。

乳鱼亭

亭为方形攒尖,有八柱十二斗拱。在角梁、天花处尚能看到明代的彩绘痕迹,是造型奇特的草龙图案,十分罕见。临水而建,坐于亭中,可见无风莲叶摇,有鱼水中游。一鉴方塘,一斜水榭,便打发了大好春光。

浴鸥苑

坐落于园子西南角,一墙和背面中心水域相隔,引水到园中,是水的延伸;一墙与其东面的山景相隔,嵌理壁岩,为山的余脉。院中小池与大池相通,散置湖石、南迎春、红枫等花木;院内更有百年榔榆一株,堪可入画。可谓,黛山清池,水木清华。

渡香桥

水池的西南有三折曲桥又名“渡香”。人渡池上桥,满溢荷花香。池中历史上曾经植有白花重瓣香莲、小桃红以及罕见的一茎四花“四面观音莲”。而今,荷叶田田、荷花依旧,依稀能见当年景象。

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河山。亭台水榭,假山怪石,古人栖迟于数亩之园,尘事不闻,可以避世、可以娱老,何必桃源、商山?

我常想,人生短则数十载,长亦不过百年。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乐,能在山川风物里找到与沉重现实人生平行的精神脉络,很感激。等苏州的第一场雪落下来,再去一次吧。泛舟至湖心,人鸟声俱绝,晚来天欲雪,欲饮一杯无?

注:配乐为高畑充希的《苏州夜曲》,翻唱上世纪四十年代李香兰版本。低吟浅唱,心生宁静。

水の苏州の花ちる春を

水乡姑苏城花落春未去

惜しむか柳がすすり泣く

漫步相思堤细柳长依依

花をうかべて流れる水の

落花顺水流溪水慢悠悠

明日のゆくえは知らねども

明日从何去问君还知未

涙ぐむようなおぼろの月に

泪光似重影月色忽朦胧

钟が鸣ります寒山寺

城外寒山寺钟声客船至

另:艺圃位于苏州市平江区文衙弄5号,门票十元。外地游客来苏,不妨一见。

特别声明:“蔷薇”和“凌霄”图片使用微博“星星九曜”摄影作品,已经允许授权。其余图片为本人摄影作品,无水印图片及原图均可私信获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hy/7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