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玉佛观音总有莲花相伴现在明白还不晚

莲花与佛教的渊源极深,可以说有佛教的地方就会有莲花。我们常看到,佛菩萨或坐或站于莲花台之上,有的掌托莲花,有的手执莲花,神态如莲花般安祥慈悲,供佛用的灯和蜡烛也常作成莲花造型。那么佛教为什么会选择莲花呢?主要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与佛教的宗旨很相应。

在佛教里,我们这个世界是个污浊的世界,充满着烦恼、欲望与竞争,使人们迷失自我、难以平静,难得清净。于是佛教提出要"出淤泥而不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即使在一个无法改变的世界里,也不要随波逐流,而要尽量保持自己心灵的纯净、平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被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即为"开悟"。生在淤泥里却能开出美丽明净花朵的莲花,恰好和佛教的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自然就成了佛教的象征。常说的"花开见佛性"中的花即是指莲花,人们有了莲的心境,就会现出佛性。这需要不断努力地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净化自我,在精神上摆脱苦境、超凡脱俗,达到轻松、快乐、无碍的佛境。

佛教的净土宗又称莲宗,学佛的同修又叫莲友,信奉的西方极乐世界,又叫莲刹,莲邦。在那里的众生都生于莲花,长于莲花,居于莲花。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净土莲宗的建立,佛教逐渐形成对莲花的完美崇拜,莲花成为佛教的圣花。

莲花图像的盛行时代是自魏晋开始,这是和当时佛教的迅速发展紧密相联的。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以后,佛教逐渐取代了儒家经学的显赫地位,也排挤了尚未成熟的道教,成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莲花作为佛国净土的象征,寄托着佛教徒的希望,于是莲就很自然成了佛教艺术主要的装饰纹样。莲花之于佛教,一如十字架之于基督教,新月之于伊斯兰教,业已成为佛教的标志和代名词,佛家也常取莲花自喻,如《维摩洁所说经·佛道品第八》:“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取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以象征佛性的清净高洁。

老家具上的莲花雕饰

中国古代对于莲花的欣赏,较早起源于楚国。《楚辞》有:“集芙蓉以为裳”,“因芙蓉而为媒”,“临曲池些,芙蓉始发”,“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等句。在吴国,按其风俗6月24日为荷花生日,称为“观莲节”。

由于莲花特有的秉性和气质,几千年来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寓意与象征,成为一个净洁的审美物象,历代无数的文人士大夫曾用绘画及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多角度地歌颂、赞美过她。

荷花形诸歌咏,较早的一首是《诗经·泽陂》:“彼泽之陂,有蒲有荷。”从历代咏荷诗词来看,早期作品偏向于骨象的刻画,以后转向风致神韵的把握,早期偏重本体描绘,以后多于背景渲染。

玉石行业里有句老话,称“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每一个玉雕饰品或者摆件都有特定的思想含义和吉祥寓意,就仿佛每一块石头都会向你讲述一个它自己独特的美好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足展现了玉石文化的精华。

莲花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看到的佛、观音都是以莲为座,俗称莲花宝座,所有蹲坐姿势的佛、观音都会有一个莲花底座。甚至有“无莲不观音”这一俗叫。

莲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把雕有莲花、荷叶题材的玉饰赠于友人,代表了出淤泥而不染,能够在污秽中保持纯洁的友情;赠于新人,代表莲蓬多子,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寓意子孙满堂、血脉相传,早日开枝散叶,赠于行政官员,象征着官员清廉、仕途畅通无阻……玉雕莲花,以其美、爱、长寿、圣洁的综合象征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名花,寓意独特、内涵丰富,令人遐想翩翩。

文字及图片整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世界这么大,却让我们相遇老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pz/7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