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长年坡造像春日坡前熏风过菜花

探访之日,天清气朗,春风拂面。地里的油菜花已开过,现在挂满了豆荚,阳光下,有阵阵菜籽香飘来,十分的惬意。

▲长年坡景致

车到长年坡,道路较窄,村落不多,还好田间有村民耕作,询问得知文管员的住家所在。

▲墰坪寺

再往前开,有几户农家小院,运气很好,文管员在家。表明来意和身份,遂在大叔带领下前往长年坡。

▲市保碑

大叔一路走一路讲长年坡的故事:此处原有一大庙,文革前都还在,那时他还小,记得庙里有很多的坛坛罐罐,红卫兵来了…一切就都结束了。

庙门口有“市保碑”,横匾上写着“墰坪寺”,其实就是“坛子”和“瓶子”很多的寺,大叔是这么说的

▲长年坡造像

单砖墙加彩钢棚,完全没有寺庙的样子,一块巨岩横卧屋内,崖壁高处有数龛造像,有新建的钢架阶梯可以登高近观

▲双菩萨龛

▲双菩萨龛

这龛在岩壁的最右端,栏杆离得很近在上面无法拍到全貌,到下面拍又有钢栏的遮挡

双菩萨龛,单层平顶龛,龛内镌刻菩萨二尊,后壁另有二个方形小龛,内里各有一菩萨造像,在二主尊的左右各有一天王像,左右壁有若干供养人像。

▲右菩萨像

右菩萨有高发髻或是戴冠,颈部有肉纹,左手抚左膝,右手于胸前施印,着裙,可见腹前的璎珞,台座风化严重。

头光和背光保存较好,桃尖形,外层火焰纹,内层的纹饰很独特,像鱼鳞般一瓣一瓣的。

▲左菩萨像

左菩萨头戴冠,双手皆不存,推测左手抚左膝,右手于胸前施印,腹前饰有璎珞,台座不存。

桃尖形头光,外层火焰纹,内层为莲瓣纹。

▲后壁小菩萨像

后壁有二龛,皆为平顶方形龛,左龛的龛楣因施头光的尖顶时有所打破。

右菩萨,桃尖形头光,高发髻,脑后有宝缯,天衣长裙,饰璎珞,双手合十于胸前。

左菩萨,形制与右菩萨一致,双手捧物,像是一个带盖的坛子,臂间有长带飘下。

这种样式的造像在大竹乌桥千佛岩(大竹乌桥千佛岩造像

清河乌桥分二处神佛天师一家春)见过,很相似。

▲二天王像

二天王像存留很差,几乎不能辨,可见腰部以下的甲胄战裙,左天王的左手托一法器,像是塔。

▲右壁供养人像

▲左壁供养人像

左壁供养人像保存很好,可见一家四口的,夫妇二人带四子女的,老者随供养僧的,其间用方柱和云纹间隔,以示其来自的不同。很明显的唐代服饰和发型。

▲观经变龛

观经变,大龛

旧物当气势宏大

▲阿弥陀佛像

阿弥陀佛,趺坐于中,桃尖形头光,内饰卷草纹,头顶的华盖几乎风化殆尽。

后壁有天上宫阙,楼阁等。这里有个问题:后壁其它造像似乎不是弟子或胁侍的菩萨、其造型有的似乎着甲胄,有的留着高发髻,有的手中捧着法器,有些甚至还是道家弟子的装束,待考

▲大至势菩萨像

单腿屈膝置于台座之上的游戏座,这个坐姿道家是没有的,因而判断这龛还是佛家的观经变,如果是道家的观经变那就“震撼”了。

▲观音菩萨像

同样的游戏座,不过盘起的是右腿,菩萨周围的造像,都不是佛家的造型,大多束有发髻,有的戴头盔或道冠。

▲观经变局部

▲观经变局部

楼阁、庭轩、拱桥刻画极细腻,翘角、斗拱、飞檐、筒瓦、檐柱、勾栏等等清晰明了,唐时构建完美呈现

最吸引人的是连桥上的那三个“人影”(各有三尊造像),是佛?是仙?是人?他们高站于拱桥之上,似在欣赏这神界盛事,他们的视角之内又该是如何的呢?

▲观经变局部

最下方是众多成跪姿的供养人像,正中间的东西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anyinliana.com/glhy/10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